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ECFA 為台灣創造就業機會

http://www.CRNTT.com   2010-04-22 11:12:34  


  中評社台北4月22日訊/“兩岸問題不是只有統獨問題、還有經濟問題、就業問題、和平共存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兩岸經濟協議只處理兩岸間經貿往來的規範,目的是讓台灣人民有工作做、經濟好起來、大家都有錢,其利遠大於弊,否則,WTO也不會成立、區域經濟組織、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也不會一個接一個簽署和成立,因為這些組織和協議都是在降低貿易障礙、在減免關稅,就如同我們和中國大陸現在要簽署的兩岸經濟協議一樣。”《中央網路報》今天登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劉明德的文章“零關稅創造就業機會”。文章內容如下:

  決定一個企業在哪裡設廠的因素很多,除了工資、土地取得成本、產業鏈關連、當地的法令、稅制,乃至當地的人力素質、市場大小、交通便捷性、治安、生活環境、利潤多寡,也包括出口關稅。換句話說,一個政府為了吸引外資以及內資留在境內,必須在各方面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讓企業有辦法生存、能夠賺錢,企業才會留下來,工作機會才有保障。否則,企業不是倒閉就是要外移,結果失業率增加。而台灣目前就是面臨如此一個危機,也就是如何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的越多,生存的機會越大,企業越有意願留下來  

  目前,政府正想辦法讓台灣的產品以零關稅的方式出口到其他國家和地區,而兩岸經濟協議就是第一步。因為兩岸經濟協議就是要免關稅、貨暢其流。因為零關稅,台灣的產品才有競爭力,有競爭力,台灣才有生存機會,台灣勞工才有工作機會,才不會失業。如果台灣產品出口到其他國家,不管是出口到中國、到日本、到東南亞,如果被課以高關稅,我們的產品能夠競爭得過不用關稅的韓國、馬來西亞、印尼這些“國家”嗎?恐怕很難吧!

  台灣這幾年來之所以經濟衰退,正是因為前朝政府的鎖國政策,才害得台商必須遷廠到大陸,要是兩岸之間可以零關稅、經貿與金融可以交流合作,台灣工廠就不需要遷廠到大陸,誰願意離鄉背井跑到大陸討生活?換句話說,造成台灣經濟衰退的原因、造成台灣大量失業的原因,是以前的鎖國政策。一旦兩岸簽署經濟協議,台灣產品可以零關稅出口到大陸,台灣的經濟就會好起來,消費增加、民間投資增加、工廠就會留下來、就業機會就會大大增加。因此,兩岸簽署經濟協議,不會出現勞工機會移到中國的情形,反而台灣廠商會留在台灣、工作機會增加。

  簽了經濟協議之後,台灣的產品更有競爭力,台灣貨能賣到全世界,台灣人有更多就業機會、台灣經濟會更好、台灣在東亞區域經濟組織裡面不會被邊緣化。看一看,前政府鎖國政策的結果,就是把台灣變成東亞經濟、世界經濟的孤兒,讓台灣被邊緣化,讓台灣人更沒有尊嚴。我們不希望,人民的生命、幸福成了政黨惡鬥下的犧牲品。我們希望,兩岸之間能永久和平、讓台灣走出去。

  “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任何一種政策不可能只有利益沒有害處的,兩岸經濟協議也是。但是,只要利益遠大於害處,負責任的政府就一定要做,對於受衝擊的傳統產業,政府已經準備好救濟措施,務必讓受害者得到補償。

  再者,中國大陸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台灣能和中國大陸這一個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免關稅、乃至以後和任何一個“國家”簽署免稅協議有什麼不好?兩岸經濟協議並不是政治議題,並不需要和政治牽扯在一起,而且,兩岸問題不是只有統獨問題、還有經濟問題、就業問題、和平共存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兩岸經濟協議只處理兩岸間經貿往來的規範,目的是讓台灣人民有工作做、經濟好起來、大家都有錢,其利遠大於弊,否則,WTO也不會成立、區域經濟組織、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也不會一個接一個簽署和成立,因為這些組織和協議都是在降低貿易障礙、在減免關稅,就如同我們和中國大陸現在要簽署的兩岸經濟協議一樣。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