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美偵探小說大師:灰色,是我看世界的眼光

http://www.CRNTT.com   2011-01-30 15:28:44  


美國偵探小說大師勞倫斯·布洛克(時代周報記者 郭楊 攝)
  中評社北京1月30日訊/“請叫我Larry(Lawrence的昵稱)。”73歲的勞倫斯•布洛克並不習慣總使用嚴肅的大名或者時時被稱作“老師”、“先生”。第一次見面的年輕翻譯不得不從一開始就對他使用這個親昵的稱呼。他們更親近的時刻,是每次過馬路—“Larry”總忍不住要拽住翻譯的胳膊,事後他說:“如果我要寫一本發生在北京的偵探小說,那麼探尋真相的人最後會發現,死者既不是被刀刺死也不是被槍殺的,他死於車禍。”

  常常在旅行中徒步漫游城市的他,在1月11日到達北京的當天就發現了這個事實:北京不宜於步行。並且,他廣而告之。

  新星出版社是出版布洛克作品的出版機構之一。該社為他策劃了整個五天的北京行程,除了接受媒體輪番的採訪,還有一場北大的主題演講、兩場在書店舉行的沙龍,每一場活動都爆滿,連客串的沙龍主持戲劇導演牟森,電影導演張一白、滕華弢,書評人止庵、小寶,都是主動請纓為見“偶像”一面的鐵杆“布迷”。

  布洛克的上一次北京之旅還是1992年。那時北京亞運會才剛剛過去兩年,滿城自行車穿行;而現在,北京已進入“後奧運”時代,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幾乎要退出歷史舞台,交通的擁堵也成了人們麻木的常態。勞倫斯•布洛克以為自己見到的是另一座城市,當然他說:“非常美麗非常現代。”

  眼前這個戴黑色扁圓呢帽、紅圍巾,腳蹬慢跑鞋的矯健老頭,被譽為“當今歐美硬漢派偵探小說第一人”,是同時獲偵探小說界最重要兩個獎項雙重肯定的大師:愛倫•坡獎終身成就獎,以及鑽石匕首獎。但他的中文知識分子讀者,更偏向於把他看做一位專情的城市描摹家,或者“紐約犯罪的行吟詩人”。因為他所有的故事,無論主角是偵探、賊還是殺手,背景全都是紐約,他醉心於在小說里描摹紐約每一個街角的酒吧、便利店、公園、公寓房子……他的人物總在街頭漫無目的游逛,順便多一句嘴為你介紹某條街道、某個區域的變遷。

  台灣小說作家朱天文,曾真的手捧勞倫斯•布洛克的偵探小說“馬修•斯卡德系列”作為紐約市旅行指南,逐街尋找書中馬修曾耽溺過的酒館。在朱天文的小說《巫言》里,這段旅行成了重要的素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