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十個人的春節返鄉筆記

http://www.CRNTT.com   2011-03-03 14:00:30  


南都周刊2011006期封面:原鄉
  中評社北京3月3日訊/這是千年未有的中國大轉型的現實景象,這是從外到內,從外觀、習俗、文化連皮帶肉式的變革,乃至斷裂。過年回家享受天倫之樂的中國人,在欣喜之餘,要順帶問一句,故鄉在何方?廣東《南都周刊》日前登載長篇紀實
“十個人的春節返鄉筆記:尋找記憶和心靈的家園”:

  原鄉:十個人的春節返鄉筆記

  南都周刊執行主編_許慶亮

  虎年大年三十下午,我站在閩東一個縣城的街頭,突然有一陣恍惚。這就是我每年不辭辛苦,跟春運大潮作鬥爭趕回來過春節的故鄉?

  從離家讀大學至今已二十年,時間越久遠,對故鄉就越有不確定感。

  少時的青石板路,曲里拐彎的小巷,結伴相行的青澀少年,如今被寬闊的水泥路,齊整的高樓大廈,發福的中年男子所取代。東奔西走間,故鄉1.0升級為故鄉2.0……乃至故鄉N.0。

  故鄉,被掩埋在時間序列里,抽離成或濃或淡的記憶,或浮現於牆壁發黃的相框里,忽遠忽近地凝視著歲月。它無關山水,只因山水間的人與事;它無謂滄桑,只緣滄桑中的喜與悲。

  像我這般少年時離開家鄉,每年春節擠入春運人潮回家過年的人,不以億計,也有千萬。

  故鄉是什麼?故鄉是血緣密度最高的地方,故鄉是記憶共同體,故鄉是無論你衣錦還鄉還是一無所成,它都能給你安全感的地方。

  然而,今日之中國,城市和鄉村並進,青山綠水遮斷,推民房起高樓,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都在激烈運動著,或者籌劃著將要運動。

  所以,回不去的人,心生遺憾——親情難近;回得去的人,心生惆悵——故鄉在哪兒?

  這是千年未有的中國大轉型的現實景象,這是從外到內,從外觀、習俗、文化連皮帶肉式的變革,乃至斷裂。過年回家享受天倫之樂的中國人,在欣喜之餘,要順帶問一句,故鄉在何方?

  這是南都周刊春節後奉獻給你的第一期專題——原鄉,尋找記憶和心靈的家園。

  春節期間,南都周刊記者,兵分多路,以游子和記者的雙重身份,回到各自的故鄉,體驗記錄,他們或為文章里理性的主角,或為隔岸觀火的審慎觀察者,他們身處的這些城鄉,看似隨機,實則是中國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地方,從中窺一斑可見全豹。

  同時,我們約請了從上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出生的四代人,記錄他們回鄉的點滴情緒,在他們原鄉的腳印中,是否能依稀找到你的印記?

  “城鄉統籌”示範村拆遷前夜

  在一片抱怨聲中,多數人仍日夜兼程完成了遷墳任務。有人請來風水先生,開墳前燒紙錢,放鞭炮,讓先生傳話:不是子孫不孝,是政策需要。您老人家請原諒吧。

  這不是一個強制拆遷計劃,但多數人是願意拆的。去年夏天我回鄉與村支書談起此事,當時計劃的風聲剛放出來,他預計不願意拆的有20%。但到秋天簽字時,全村1392戶不同意拆遷的只有4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