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中評台北論壇:民進黨應看見兩岸化

http://www.CRNTT.com   2012-04-30 00:29:24  


 
  王崑義:民進黨想與大陸互動
  但實際上仍在原地兜轉

  民進黨2月22日的敗選檢討,確實沒有檢討到“九二共識”問題,但是有提到路線;民進黨說在兩岸政策上不斷強調務實與溫和路線,而且不排斥與“中國”交往,這實際上都是假話。在大選沒有輸之前,民進黨都非常排斥,任何一個去報備的人,赴陸的機會都不大,而且北京與陳菊的交往,事實上也是很痛苦的經驗,因為雙方談好事情,陳菊回台還是邀請達賴、熱比婭到高雄。我相信北京與民進黨相互的政治信任,是很難建立起來。

  現在民進黨要走溫和路線,深入研究“中國”變化,展開具體交流,擺脫“反中“鎖國”的刻板印象,但沒有政治互信就不可能擺脫這樣的印象,因為你不可能交流。而且,民進黨還加上一句話,與大陸互動必須有制度建構,講白了,制度建構就是台灣共識。劉世忠說蔡英文想要延續自己的路線,那是不是希望下一任黨主席接受台灣共識、或是把台灣共識做更深入的解釋?蔡英文可能有這樣的想法,因為光說制度建構太模糊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又要建構制度與大陸互動,避免變成被統戰的對象,這還不是在畫圈圈?好像有所突破,但是在原地兜轉,轉不出來。

  民進黨應隨勢而為
  不要逆勢而走

  民進黨為何會有這樣的情況?國民黨與共產黨原來是敵人,但現在成了朋友;民共不是敵人,怎麼會變成互不信任?就是長期以來,民進黨人士、包括學者害怕與大陸交流,現在比較開放一點,以前是連學者去參加研討會都要偷偷去。一方面,是民進黨向來對黨員、黨內公職人員的不信任;另一方面,陳菊事件也讓中國大陸對於民進黨的不信任。說實話,黨員也沒什麼大不了,多少黨員可以影響到黨?重要的是黨內公職人員,如果你堅持要談政治,而政治又在制度性建構之下才能談,北京一定把“九二共識”擺出來。

  民進黨謬誤的地方在於,要求雙方會談時不要有政治前提,自己卻擺了一個前提在那裡,制度的建構就是一個前提。林委員說“九二共識”模糊,制度建構也一樣很模糊,你放在那裡要怎麼談?民進黨要如何做?我認為很簡單,就像馬英九一開始也無法與大陸談政治,那就談經濟嘛!兩岸經濟交往深,為什麼所有經濟的好處都給國民黨拿走?依照馬克思主義,一切的東西都以經濟為基礎,也許民進黨與大陸經濟建構到某一程度,就會冒出政治框架或想法,成為共通的政治基礎也說不定。

  檢討的最後一句話很有意思,“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站起來”,這不需要特別講,這四年來蔡英文已經把民進黨帶起來了。蔡英文參選新北市市長選舉落敗,又繼續選“總統”,我的論點是民進黨“強打五都、犧牲打2012、決戰2016”。選前,民進黨人士不同意我的說法,他們認為民進黨是“決戰2012、否則沒有2016”。我說2012把所有戰力用光,面對2016新局勢該怎麼辦?蔡英文連兩次失敗,第三次還有機會嗎?我個人認為機會不大。

  回到主題,制度的建構不是人來建構,有時是自然建構;那到底是人為還是自然形成的建構?我建議民進黨在這方面應該隨勢而為,不要逆勢而走。

  劉世忠:近十多年來藍綠55比45的基本盤基本未變

  台灣民選“總統”至今有五次,民進黨以在野身份挑戰成功的紀錄只有一次,而且還是因為國民黨分裂,這也非綠營可以掌控的勝利。民進黨唯一一次在執政時贏得“總統”大選是在2004年,加上陳水扁在黨內是最會選舉的人,可以和金溥聰一樣狠,包括得罪美國。所以這次整個選舉過程,一開始遭受批評的是沒有選舉氣勢,要不是最後3個月偶發的三隻小豬事件,包括我自己都覺得好像沒什麼機會。這場選舉從馬政府決定二合一選舉的時候,大概就已經決定結果了。

  這五次大選呈現一個事實,不管民進黨會選或不會選,泛藍分裂或團結,候選人與操盤手都不同;藍綠基本盤55比45大概都沒什麼改變。2016年會如何?我們要觀察的是民進黨由誰參選。目前中生代除了蔡英文之外,看不出來有其他人選,但這也很難說。

  另一個較少碰觸到的論述是,以美國多年民主經驗來看,選民碰到一個尋求連任的“總統”,除非在第一任犯了很大的錯誤,通常會給予第二次的機會;也就是說,大部分“總統”連任的機會都很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