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 
中評台北論壇:民進黨應看見兩岸化

http://www.CRNTT.com   2012-04-30 00:29:24  


劉世忠
 
  劉世忠:蔡認為自己的路線正確
  並展現強勢企圖心

  蔡英文卸任前的談話表明,她還是認為自己的路線正確,甚至於蔡強力運作、說服、懇請陳菊出任兩個月的代理主席,在政治揣測上,蔡可能不只希望陳菊只做這兩個月的代理主席,可能為了卡蘇,更希望陳菊繼續參選五月的黨主席選舉。當然後面的變數還很多,包括陳菊到現在都還未首肯。

  蔡英文2月22日的說法,讓外界感覺這是一個積極的說法,我認為這是她強勢企圖心的展現,希望強力延續所謂的蔡英文路線。不論敗選之後,外界批評她的路線模糊不清楚,她還是認為自己的路線正確。我同意剛才林委員說的,路線與政策要區隔,民進黨現在在野,提出的政策都還沒執行。換句話說,還是等到上台後執行,才可以叫政策。以民進黨現在在野狀況,除非影響執政黨改變,不然用路線來形容是比較契合的。

  我為什麼認為在敗選檢討中,蔡英文不認為她推動兩岸路線是錯的,包括新聞稿中提到“中國”介入台灣選舉更加細緻化,未來“中國”介入作用勢必持續強化;就兩岸政策部分,她認為民進黨敗選,唯一構成的主要理由,是欠缺給選民的第二個選項。因此,未來民進黨除了堅持立場之外,還要在策略上更加細緻化。蔡英文也呼籲,民進黨要建立一個良好制度,讓黨與基層更瞭解“中國”,從互動當中找出新的方法;而在互動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有一定的行為準則與互動結構,因為“中國”的統戰無所不在,若沒有好的制度建構,很可能淪為統戰對象。

  坦白說,通篇看來,加上蔡操作代理主席手法,我不認為蔡英文相信她的敗選是因為兩岸政策。在外界與民進黨內施壓後,蔡英文敗選報告中承認,她沒有能力做好黨內的團結,包括整個競選團隊的運作、危機處理的問題。但在蔡英文心中,兩岸政策不是構成她敗選的主要原因。

  蔡英文不認為她敗選的主要因素是兩岸政策,也希望藉由卸任前的敗選報告,把她擔任主席四年、以及擔任“總統”候選人一年多來努力經營的兩岸路線,做一個確認與定位,包裝出一個新的說法,包括與“中國”進行互動交往,甚至於鼓勵黨員與民進黨的支持者,透過制度與機制更進一步瞭解“中國”。“未來除了要更深入研究中國內部的變化之外,也應積極展開雙向交流,擺脫反中“鎖國”的錯誤刻板印象”。從這些字句推敲,如果兩岸是民進黨敗選的關鍵因素,她是輸在策略有誤,而非路線。這是我個人解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