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那些“可憐”的富人

http://www.CRNTT.com   2011-04-15 11:04:36  


 
  投資煤礦的“煤老板”命運多舛,炒股和買房相比之下“最有安全感”

  富人熱衷投資不動產和股票新聞可不是很受歡迎的。但富人要如何進行財富增值才能不被批評呢?如果說10年前富人還對建立或投資實業抱有希望的話,現在富人大多開始將目光轉向別的地方。在很多行業,造成民間資本准入難的隱形“天花板”已不是新鮮話題,而“進去後再被彈出來”的新聞更讓民間資本望而生畏。不動產和股票,似乎成為“最有安全感”的投資。

  兩年前被清退的“煤老板”們也許是這種不安最典型的寫照。幾年前,親友凑錢在山西盤個小煤礦,在江浙一帶很是流行。但2008年9月,山西煤炭資源開始大整合,早先進入這一領域的大大小小富人,被以“經營帶血的生意”為名清理出去。儘管與地方政府、國企簽訂了賠償協議,那些當年被清退的民營煤礦“煤老板”,最後大多只領到50%左右的賠償。去年10月,讓“煤老板起死回生”的傳言再起,但很多“煤老板”已決定改行做別的生意。

  □ “享樂不易”的富豪

  買得起價值千萬的游艇,卻可能拿不到牌照、只能在指定區域航行

  如果說中國富人們掙錢的方式依然“守舊”,那麼他們在花錢的方式又怎樣呢?錢包漸漲的中國富人,也希望有歐美富人們一樣酷的消費習慣,但很多時候,錢不見得是萬能的。以私人游艇為例。據看重中國市場的國外游艇商介紹,中國買家能負擔得起的游艇從140萬至1800萬美元不等,但游艇船塢少之又少、私人船只可在嚴格規定的區域行駛、娛樂性船只駕駛者牌照發放還沒有形成制度等,讓中國富人購買游艇時不得不再三猶豫。(據《華爾街日報》報道)

  中國1/6富豪希望擁有私人飛機,但買機容易養機難

  據從業者介紹,中國有1/6的富豪想購買私人飛機。但在國內使用私人飛行器同樣是件麻煩的事:首先好的飛機基本上得靠進口,再者是由於產業沒做起來、養飛機成本明顯高於國外。中國從2003年起正式允許私人購買飛機,但空域管制的存在,坐著私人飛機也不能“想飛哪就飛哪”。在私人飛機市場最發達的美國,購買和租賃飛機的程序都很便捷、“甚至比買車還簡單”,飛機主還可以自行選擇便宜的小機場停靠和維修,駕駛私人飛機的也不一定是億萬富翁。(據《中國經濟和信息化》報道)

  著名小品演員趙本山的私人飛機據稱價值2億人民幣,他每年需要為座駕支付500萬人民幣的日常費用,而外出時、他則不得不停靠在最貴1萬元/小時的大型民用機場。但這還不是故事的全部。很多人也許還記得,當以農民形象深入民心的趙本山登上“本山號”出現時,他的觀眾感受卻不怎麼好。

  三亞成富人在國內度假“唯一去處”,要買“最潮”奢侈品只能去香港

  在國內進行“一般性”奢侈消費,富人們也常常會遇到各種不便。與城市中產的興趣一樣,三亞和香港至今仍是中國富豪最青睞的國內旅遊目的(當然,不辭勞苦的富人,現在也喜歡到法國旅行)。前者被官方定位為中國富人“享樂天堂”,後者則是全球一線奢侈品的“集散地”。

  三亞所在的海南島雖然被吹捧為中國富人的“運動場”和“度假村”,可除了三亞以外,海南島其他地區的開發少之又少。而在中國人還未“普遍富裕”之前,香港就是內地千萬富豪購買奢侈品的天堂:價格可能是次要因素,問題是在過去很多年,歐洲名牌廠商都把過多遭淘汰的款式運到中國大陸。如果希望有與眾不同的奢侈,香港已是富人們最便捷的選擇了。現在這些富人更有錢,但他們可選擇的去處似乎並沒有多多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