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個稅調整如何縮小與公眾預期差距

http://www.CRNTT.com   2011-05-11 08:08:02  


  中評社北京5月11日讯/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公開向社會征集建議後,一周不到就已收到17萬條意見,充分反映了公眾對個稅改革的高度關注和參與。這些意見主要集中在個稅免征額調高至3000元是否偏低、級次級距調整是否加重中等收入人群負擔等問題上。

  財政部向全國人大提交的個稅改革方案,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將現行免征額提高到3000元,二是將現在的工薪所得9級累進稅率減為7級,取消15%和40%兩檔稅率,擴大5%和10%兩個低檔稅率的適用範圍,並擴大了最高稅率45%的覆蓋範圍。經測算,調整後月收入1.9萬元為個稅負擔增減的臨界點,在這以下都能享受到減稅的好處,工薪所得納稅人占全部工薪收入人群的比重,也將由目前的28%下降到12%左右。

  工人日報發表時評人成露文章表示,從公眾對此事的關注程度和熱議焦點來看,本次個稅調整與公眾預期仍有一定差距。那麼,個稅調整有沒有空間縮小這一差距,又如何縮小與公眾預期的差距?

  目前公眾意見普遍認為3000元起徵點有點低,考慮到通脹及生活成本的上升,免征額起碼要提高到5000元,即便這樣調整後的個稅工薪階層依然是納稅主體。其實早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就有不少代表委員提及起徵點的門檻要在5000元。但在財政部門和一些專家看來,免征額不能再提高了,否則,不但納稅的人劇降,從而致使這個稅的存在意義不大,而且,免征額越高,受益最大的其實是高收入階層。既然在個稅起徵點上公眾對於5000元起徵的預期很高,財政部門確立3000元的測算又有根有據,對於這個差距,與其停留在是3000元還是5000元的起徵點上糾結,不如考慮把稅率降低,將現在最低稅率5%降到3%或1%,這樣一來,既能保證納稅人群的數量,又能減輕普通工薪階層的負擔,不使個稅淪為工資稅,更不會落個“打擊了勞動所得”的名聲。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