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印戰爭50周年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2-10-28 09:03:05  


 
  B、許多參加不結盟運動的亞非國家指責中國是“侵略者”

  還有一些參加不結盟運動的國家,認為印度是中國“侵略”的受害者。大多數非洲國家明確地站在印度一邊就是出於這個原因。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不僅認為印度提出的撤軍建議是有根據的,而且還向印度出售輕武器。蘇丹譴責中國的“侵略”。突尼斯外交部表示“中國動用軍隊對付印度,從而忽視了萬隆原則與和平共處原則”。尼日利亞總理說:“中國的強權就是真理的理論是站不住腳的,相信這種說法的任何國家都應該受到譴責”。埃塞俄比亞把中國稱為“侵略者”。烏幹達認為“直到戰事停止為止,沒有人會支持中國加入聯合國”。(《非洲國家(地區)與中國的關係》,1965年5月)

  C、蘇聯也選擇支持印度,並認為中印戰爭的本質是為爭奪亞洲大陸領導地位

  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60年代初主張與社會制度不同的資本主義國家“和平共處”,與繼續堅持斯大林式“武裝輸出革命”的毛澤東之間分歧嚴重。故而在中印戰爭中,蘇聯的立場也明顯偏向印度,據1963年5月17日蘇聯駐華大使契爾沃年科這樣評價中印之爭:“中國領導人認識到,作為亞洲最大的中立國家的印度,是中國在亞洲大陸爭奪領導地位的最大障礙,於是便企圖利用邊界衝突,稱印度已不再是不結盟的中立國家,以此損害印度的聲譽。……中國領導人竭力人為地將對亞非各國人民反帝反殖的鬥爭,從統一的反帝陣線中分離出去。但是這種做法不僅得不到絕大多數亞非國家兄弟黨的支持,而且顯然在進步的民族資產階級中間也得不到支持。”(戴超武《印度外交政策、大國關係與1962年中印邊界衝突》)

  不少國家雖保持中立,不支持任何一方,但仍認為中印衝突責任在中國

  即便是嚴守中立不支持任何一方的亞非國家,也認為中印衝突的主要責任在中國,是中國軍隊的進攻導致了戰爭和混亂,因此即便在其對中印衝突進行調和時,明顯會偏向印度一方,比如埃及、伊拉克、錫蘭、尼泊爾、蒙古、阿富汗、柬埔寨西等國。

  伊拉克亞非團結委員會在調解中印爭端的聲明中認為戰爭的責任在中國:“中印停火與和平解決應該建立在這種基礎上:尊重和維護國際尊嚴,反對中國軍隊越過他們之間在這一爭端爆發前的傳統邊界而引起的混亂後果。”

  在埃及、柬埔寨等亞非六國為調解中印衝突而舉行的科倫坡會議上,斯里蘭卡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稱中印衝突是“對我們的生存和不結盟本身的威脅”,她說,這使得印度“不得不尋求西方的援助,這種援助急切地提供了——這個行動是違反不結盟的基本原則的。”

  為了盡快實現停火,亞非六國在科倫坡會議達成的“建議”中認為中國軍隊應該後撤20公里,印度軍隊維持現狀,然後進行談判,這明顯是在偏袒印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