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印戰爭50周年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2-10-28 09:03:05  


 
  為扭轉外交困境,周恩來給亞非國家領導人寫了一萬多字的長信謀求支持

  為了扭轉外交上的不利局勢,1962年11月15日,周恩來不得不專門給亞非國家領導人寫了一封一萬多字的長信,謀求他們同情和支持中方立場。[詳細] 這封信都發給了哪些國家呢?

  據當時參與發送此信的葉霞珍回憶說:“這批信件全部是用電報發出的。外交部規定信件按要求時間分三批發出,11月15日至17日完成。三天,計發出電報60份,682665字。有4種文字,其中:中文25份,328236字;英文26份,258880字;法文7份,74584字;西班牙文2份,20965字。60份電報分別發往36個國家,其中:亞洲14個國家,非洲12個國家,歐洲8個國家,拉丁美洲2個國家。經北京局直達電路拍發的4份,45075字;經上海局轉接的56份,63759。字。北京局實際批報量相當於國際報房平時一個半月的業務量。(葉霞珍《圓滿完成周恩來總理交辦的通信工作》)

  直到1964年,突尼斯總統還對周恩來說:“你們這種調子在非洲是沒有人願意聽的”

  時隔一年,1963年底,為了真正能改善中國因為中印衝突帶來的外交困境,周恩來出訪了亞非14國。出訪過程中發生的一些事件,仍能從中看到中印邊界對中國外交形象的影響。

  1963年12月27日,中國代表團到達摩洛哥首都拉巴特,摩洛哥國王的弟弟、一位19歲的親王就曾對陳毅說:中國的對外政策太強硬,中國這麼偉大的國家,不應如此,等等。(查俊峰、蘇敏、何應龍《晚年陳毅》,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版)

  1964年1月9日,中國代表團到達突尼斯,在當天下午周恩來與突尼斯總統布爾吉巴的第一次單獨會談中,布爾吉巴認為中國政府的言辭過於“激烈”,得罪了不少潛在的朋友,他說:“你們想讓我們與西方為敵,你們跟印度發生衝突,遮責鐵托,又譴責赫魯曉夫……別人不會對你說真心話。可我要告訴你,你們這種調子在非洲是沒有人願意聽的。”(《中國外交實錄》,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年6月版P297)

  由此可見,中印戰爭之後,中國的外交形象受到了很嚴重的損害,亞非國家在整個60年代都對中國心存疑慮。中國為謀求和維持與他國的友好關係,乃至於不得不拿出更多的對外援助。

  結語:

  任何一場戰爭,都有其複雜性。就中印戰爭而言,軍事勝利固然讓人揚眉吐氣,但外交上的困境的確讓中國吃了不少苦頭。我國軍隊之所以在勝利後迅速撤退,與此事不無關係。面對領土主權問題,動輒嚷嚷著開戰,是要不得的。

  (騰訊歷史2012-10-24 第76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