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棄九二共識 統一成單邊

http://www.CRNTT.com   2022-09-04 00:15:34  


 
  在“九二共識”這個名詞被提出後,國民黨將“一中各表”與“九二共識”捆綁,仍然偏離了兩岸兩會共識的史實與本意,但“九二共識”的前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在求同存異中推動兩岸關係正向發展。大陸在2005年後表達對台政策基本立場時亦採用“九二共識”來指代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胡錦濤在2005年3月4日講話中則呼籲,“衹要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承認‘九二共識’,不管是什麼人、什麼政黨,也不管他們過去說過什麼、做過什麼,我們都願意同他們談發展兩岸關係、促進和平統一的問題”。⑦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台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強調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因此,大陸對於“九二共識”的內涵界定是清晰、準確和客觀的,即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這也是1992年兩岸兩會協商會談所達成的最核心成果。在圍繞“九二共識”的“名實之爭”中,中國大陸對於“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並未接受也未公開批判,將一個中國的涵義的爭議擱置;台灣方面的國民黨陣營更多地以“一中各表”來為自身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爭取空間;而民進黨陣營則“循‘名’責實”、倒果為因,以“各表”否定“共識”、以1992年不存在“九二共識”這個名詞去否定兩會共識。

  二、“九二共識”中的“同”與“異”

  兩岸兩會就在追求國家統一進程中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這是兩岸協商交流中整體的“同”,而雙方對於一個中國原則之下兩岸政治定位存在的分歧則是局部的“異”。“九二共識”是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達成共識的方式是各自口頭表述,而構成共識的內容就是上述兩段經過協商、相互認可的具體文字,核心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當然,兩岸兩會對於一個中國涵義存在一定的分歧。

  1.“九二共識”中的“同異”結構

  這一過程和結果可以說包括了兩個層次的“同異”結構。第一層次是以“異”的方式(即雙方各自口頭表述)表達“同”的內容(即“謀求國家統一”“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第二層次則是以共識之大“同”包容分歧之小“異”,即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容納一個中國涵義的分歧,對於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台灣海基會表示“認知各有不同”,海協會表示“在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作了求同存異的處理。在兩岸之間固有矛盾一時難以解決的歷史條件下,“九二共識”的達成,體現了兩岸雙方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確立了兩岸商談的政治基礎,為兩會開展協商並取得成果提供了必要前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