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棄九二共識 統一成單邊

http://www.CRNTT.com   2022-09-04 00:15:34  


 
  其次,“九二共識”構築了拓展兩岸關係空間、解決兩岸政治分歧的發展框架。不可否認,兩岸之間甚至中美在涉台問題上都存在一些分歧、難題,這些問題尚未解決或短期內難以解決。但衹要各方之間有著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態度,以及尋求解決或緩解之道的動力,問題終究會找到答案,或是在發展中不再成為問題。台灣問題是內戰遺留問題,問題的癥結是兩岸政治對立,這種對立是在領土主權完整的一個中國內部的分歧,衹要台灣方面或外部勢力沒有將這種分歧導向“兩個中國”“一中一台”,這種分歧可以有條件擱置或通過民主協商解決,形成合情合理的安排,進而結束政治對立。“九二共識”就是這種方法論的體現和結晶,兩岸就在謀求國家統一過程中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但是對於一個中國涵義也均有所保留,而這種分歧可以在共識框架內擱置,所謂的“名實”與“同異”之爭、“清晰”與“模糊”之辯都可以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找到破解之道,相信也能夠在兩岸交流交往、共同利益、價值共享、融合發展中自然而然地被化解。有了“九二共識”這個基礎和平台,兩岸互動會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應,台灣內部會形成穩定的共識,台灣在兩岸和平發展和統一協商中也會獲得穩固的主體地位和議價能力,也能在對外事務上獲得更為寬廣的活動空間。

  2.“九二共識”的空間

  因此,當兩岸在“台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上形成清晰的共識後,“九二共識”的適用就具有了相當程度的包容性與靈活性,既為兩岸之間進一步協商、探討解決兩岸政治分歧提供了基本框架,又能夠容許台灣維持在一中架構內部的自主權甚至兩岸之間的平等權,還為台灣帶來了發展性的權力空間和闡釋空間。大陸多次表示,衹要認同一個中國,什麼事情都可以談,包括兩岸合情合理的政治安排和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等問題。

  事實上,中國大陸在台灣認同“九二共識”問題上也是開放包容的,並且也給予了台灣方面極大的善意、讓步與空間,中國大陸在“九二共識”上的立場和標準是“各自表述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無須表述一個中國內涵的分歧”,但也曾對馬英九當局“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相關表述採取了較為寬容的因應。在台灣當局承認“九二共識”、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兩岸實現領導人的歷史性會面,台灣與大陸之間不僅簽署了多項共同事務協議,得到了和平紅利,分享了大陸發展機遇,而且也在台灣社會內部凝聚了政治共識,“外交休兵”一定程度上被大陸所尊重,更在國際社會獲得了更多的能見度和參與空間,包括前所未有地參與了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大會等。

  民進黨再度執政後,希望維持兩岸關係現狀,繼承兩岸關係發展成果,卻以“九二共識”的用語分歧等模糊“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和核心意涵,或者是不顧“一個中國原則”的實體共識而衹求以所謂“對等協商”“互相尊重”的程序來開啟與大陸的協商交流,甚至公然否定“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協商交流的政治基礎喪失。這自然會導致島內最大政治共識的崩塌,也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好局面和既有成果難以為繼,而且在國際空間上必然受到一個中國原則的規制,所謂的“邦交國”數量銳減,對於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等國際活動的參與受限。其中的主要原因在於,兩岸共同維護一個中國現狀的基礎和機制不復存在,而大陸方面必須在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上發揮主動性和主導性,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體、動力和路徑逐步從“雙邊”走向“單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