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棄九二共識 統一成單邊

http://www.CRNTT.com   2022-09-04 00:15:34  


 
  同時,島內在提及“九二共識”是衹強調“一中各表”,並企圖將“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擴展為兩岸在國際的互動規則,“兩國論”化傾向明顯。而民進黨執政以來,則是拒不接受“九二共識”,雖然學界曾指出民進黨可以提出體現“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替代性共識,但民進黨當局仍然期待能夠在缺乏“九二共識”政治基礎的情況下“維持現狀”,刻意忽略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現狀應建基於“九二共識”之上。大陸絕不可能在台灣當局拒絕接受“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情況下作出所謂“正視、承認中華民國存在”的讓步。雖然台灣當局在兩岸間的政治地位與權力空間也是變動的,但首要決定因素在於其是否承認或遵行“九二共識”,而核心是認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原則。總體上,在兩岸間的權力博弈,應堅守“九二共識”的底線,同時警惕無“一中原則”的“一中各表”以及“一中各表”的國際化、“兩國論”化。

  三、“九二共識”中的清晰與模糊

  在謀求國家統一進程中,“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各自以口頭聲明的方式表述一個中國原則”,這是一個明確的共識,即“九二共識”在核心的、重大的問題上是清晰的。這是理解“九二共識”中的清晰與模糊關係的大前提。當然,“九二共識”也在一個中國涵義的認知、一個中國框架下的分歧處理、兩岸政治定位以及具體表述上存在一定的可詮釋空間,在第二位、局部性問題上有一些模糊之處。這是“九二共識”中的小問題,這種模糊不應逾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框架,不應“模糊”了“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清晰共識。對於這種清晰與模糊之間關係的處理,是當年兩岸政治智慧的創造,體現了雙方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政治包容度。

  1.“九二共識”中的清晰

  兩岸達成“九二共識”的清晰首先體現在“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一實體共識的清晰上。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無論是以何種方式表述1992年兩岸達成的過程和結果,堅持一個中國、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都是最為核心的、本質的、實體的共識,原因更在於這種實體共識是對於兩岸關係法理和事實的客觀反映,而能夠被雙方所接受的用語表述也一定要如實概括這一客觀事實。事實上,自蔡英文就職講話後,對於如何答好“未完成的答卷”,學者曾建議民進黨當局以適當方式表述對於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認同。顯然,衹要台灣方面認清這一基本事實、認同這一核心共識,兩岸關係就能回到正軌。兩岸在此問題上達成了清晰的共識、對於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有了清晰的態度,才有了1992年以來的兩岸政治協商交流,兩岸也通過協商達成兩會之間多項交流合作協定,才有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雙邊政治基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