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追尋遠征軍……

http://www.CRNTT.com   2010-04-11 10:16:50  


梅姆瑞少校
 
老照片上的葬禮

  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聚會,鄧康延的生活本不會和“遠征軍”這一個歷史名詞發生太多交集。2003年年初的一個黃昏,時任《鳳凰周刊》主編的鄧康延和另外幾個朋友,在深圳為剛從雲南歸來的朋友章東磐接風。

  章東磐是這個圈子里公認的傳奇人物,早年當過炮兵、偵察兵、文物鑒定家、出版社編輯,後來又做起了生意。從2000年開始,他前往雲南一帶,走訪遠征軍中的抗日老兵。

  那天晚上,飯局成了章東磐一個人的“獨角戲”,他講述了在雲南耳聞目睹的許多遠征軍老兵的悲壯故事。一桌子人都悄無聲息,淚流滿面的鄧康延突然站起身來說:“我要去為他們拍紀錄片,哪怕辭了現職。”

  幾個月後,鄧康延果真擱下了主編職務,與章東磐一起前往雲南,準備拍攝一部關於遠征軍的10集紀錄片。片子的大綱都已經寫好了,可這個時候,因為投資合作等方面出現問題,計劃就此擱淺。

  沒有資金,也沒有播出平台,片子還拍不拍?拍什麼?“猶如一支部隊正在衝鋒時突然失去了目標”,問題被擺在了整個紀錄片團隊面前。

  “我想起一個故事。”團隊中的雲南作家孫敏突然冒出這麼一句話。

  故事來自一張60年前衝洗出的老照片。2002年,為了調查滇西抗戰的歷史,孫敏在雲南騰衝一帶進行田野調查。在距離騰衝城3公裡的和順鄉,她結識了當地一個鄉村圖書館的館長、已逾70歲的張孝仲。

  在一次閑聊中,張孝仲順口問了一句:“我家里有一些老照片,要不要看一下?”

  他取出一本鑲嵌著92張黑白照片的相册,照片保存得很完好,“就像當天早上才從暗房里取出來一樣”。

  相册的主人,是張孝仲的父親張溶。作為民國時的一個攝影愛好者,張溶在和順鄉開著方圓百裡唯一的照相館。1944年初秋,正是遠征軍收複騰衝城前的最後時刻。一名遠征軍軍官來到店里,要求衝洗一堆膠卷。

  當晚,在遠處炮聲的陪伴下,張孝仲和哥哥連夜衝洗出了這批膠卷。父親張溶擅自主張,多加洗了一份,想作為這個家庭的“收藏”。

  翻看著照片,孫敏發現,這些照片記錄的是騰衝激烈的戰爭場面,以及一批美國軍人的影像。其中一張照片吸引了她的目光。

  那是一場軍事葬禮:一棵巨大的榕樹下,站立著十幾位全副武裝的中美兩國軍人,照片左側,一個手持《聖經》的美國軍官正在主持葬禮,一口中式的棺木,正被放入墓穴。

  當時,孫敏並不太明白這張照片的意義,她只是進行了翻拍。隨後,這些照片又一次被收藏了起來。她至今還記得張孝仲臉上很不好意思的神情,他喃喃地說:“其實,沒有經過人家的允許,就加印了一套,有些不對,是吧?”

  然而,歷史就多虧了這次未經授權的加印,才不至於被湮沒得幹乾淨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