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追尋遠征軍……

http://www.CRNTT.com   2010-04-11 10:16:50  


 
  歷史果真有這樣的巧合?

  根據芭芭拉的叙述,梅姆瑞少校年輕漂亮的妻子菲沒有再嫁人,她獨自將兩個女兒養育成人,並於1996年病逝。她被葬在丈夫的公墓邊。

  “如果我們的尋找早幾年開始,菲看到丈夫得到中國人的懷念,將足以告慰她孤獨的大半生。我們希望能夠幫助她完成生前的心願。”章東磐說。

  於是,2005年初春,他和鄧康延、孫敏、攝像師牛子、編導錢喻等人,沿著當年遠征軍反攻的路線,翻越高黎貢山,前去尋找梅姆瑞少校的埋骨之地。

最艱險的戰場

  如果不是親歷,鄧康延怎麼也不會想到,世界上還有如此艱險的戰場。

  高黎貢山是二戰中海拔最高的戰場,它巨大的山脈緊貼在怒江西側,在騰衝一帶海拔達到3000多米。1944年中國遠征軍反攻滇西的第一役,便是渡過怒江,分別從南、北兩處攻占這座高山。2000多名日軍,利用險峻的山勢和精心構築的工事,以逸待勞,山上每天雲遮霧罩,厮殺聲和槍炮聲終日回響。梅姆瑞少校參加了這場戰役,並在此犧牲。

  攝制組所走的路,正是60年前中國遠征軍走過的路。一米多高的石磴數不勝數,假若在平地,人可以一步躥上去,但如果從早爬到晚,從海拔數百米處爬到3000多米處,“就算四條腿一起用”,到最後都很難再上一級。

  這樣的路,攝制組是在高黎貢山最好的季節走的,而60年前的中國遠征軍,卻是在雨季踩著濕滑的路面,冒著密集的炮火,穿著破爛的草鞋,一路厮殺上來的。

  根據美國新聞處的記載,反攻開始的第一個月,有260多匹馱運彈藥的騾馬從這條路上墜入山穀而死。幫攝制組馱裝備的兩匹健碩的大青騾子,在許多狹窄陡峭的台階前,都要卸了裝備,靠人的肩膀扛著它們的屁股,才上得去。

  上山前,鄧康延在怒江的一座橋上遇見了一位老人。問及當年的戰事,老人沉默了許久,只說了一句話:“那個時候,順著山溝淌下來的,都是旺子(當地方言,意為血)。”

  史料記載,在攻打高黎貢山時,每天都有數百名中國遠征軍戰死,他們被就地掩埋於山澗溝壑中,許多陣亡者沒有墓碑,甚至沒有留下自己的名字。

  那一路,攝制組每個人心里都沉甸甸的。有一次,章東磐指著路旁溝壕上的茂盛野花,對鄧康延說:“這土肥啊。”

  鄧康延突然大喊一聲,跳入還剩約半米深的溝壕,俯身十指刨土,幾十秒間,他突然刨出一顆日軍的三八大蓋子彈。

  他舉起子彈,在太陽下凝視斑駁的綠銹,心想著“這顆子彈幸好沒打出去,原本,它可能會擊中一個遠征軍戰士的身體”。

  那一刻,他覺得手上的子彈“開始發燙”。

  在山上每個露營的夜晚,趕馬人都會和他們講起戰後幾十年鬧鬼的傳說。每一個故事,趕馬人都發誓說,是真的。

  據說,每年夏季,當雷電交加、大雨傾盆之際,高黎貢山許多人能聽見山里發出“殺———殺———”的吼聲,還夾雜有“轟、轟”的槍炮聲。每到此時,山下的村民會把家里的八仙桌抬出來,供上酒食和香燭,對著高黎貢山念叨著:遠征軍的英雄,請你們各安聖位,現在國家有解放軍把守著,請你們放心。

  某個晚上,攝制組在高黎貢山一個叫老坪子的地方安營。這正是當年遠征軍198師師長葉佩高將軍的宿營地。

  葉佩高是第一位渡過怒江的中國將軍,1944年5月11日那一天,他指揮著百年來中國軍隊首次對侵略者的戰略反攻。遠征軍立足未穩,就遭遇準備了整整兩年的日軍的逆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