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揭開湖北三千抗戰將士遺骨之謎

http://www.CRNTT.com   2010-09-05 09:26:07  


 
  棄暗投明勇舉義旗

  解放戰爭爆發後,傅正模目睹國民黨的黑暗,逐漸產生棄暗投明的想法。

  “父親想方設法避免參與內戰,而不上前線,並在任上海師管區司令之職時,采納身邊中共地下黨員的建議,多次營救被捕的進步人士,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釗先生就曾住在我家,從事民主活動。”傅克剛說,1948年,父親還拒絕了台灣警備司令的委任,毅然在調任湘鄂贛綏靖總司令一職時,拒不到職,把武器裝備運往湖南,後在改任第一兵團中將副司令時,與昔日黃埔校友陳明仁將軍一同率部起義,為湖南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貢獻。

  暗示長子不去台灣

  “父親起義前,也曾暗示要我留下,不要去台灣。”傅應秋回憶,1949年,國民黨撤離上海時,他在上海淞滬警備司令部任特務連連長。“父親雖然沒有明說,但暗示我別去台灣,所以,當我把連隊帶到撤往吳淞口的卡車上時,自己一個偷偷溜了回來。”

  傅正模率部起義後,傅應秋遵父命到香港去接母親和弟妹,最終全家人來到武漢。

  陳賡與之笑談“革命不分先後”

  新中國成立後,傅正模先後任中南軍區高級參議,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兵團副司令兼第二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一兵團副司令員、中南軍政委員會參事室參事、中南行政委員會參事室參事,武漢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傅克剛還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1954年,傅正模出席全國政協委員會議時,陳賡大將得知,親往北京飯店與傅正模會晤,見面後傅正模既感動又慚愧,說到:“庶康兄(陳賡之別名),我愧對孫總理,也愧對同學你呀!”

  陳賡隨即笑道:“不必,不必,革命不分先後嘛!你仍是我的朋友、同學。”

  “父親留下一枚珍貴抗戰印章”

  “‘文革’期間,父親被錯劃成右派,當年與抗戰相關的老照片及勛章毀的毀,抄的抄,惟有父親這枚抗戰時期的印章得以幸存。”昨日,傅應秋老先生向記者講述了這枚珍貴印章的來歷。

  幾年前,傅正模當年的一位部下與武漢的傅應秋取得聯繫,告之他手中珍藏有一枚傅正模將軍的私章。這位部下自稱是當年參加宜昌戰事的預備第四師的一位負責財務的軍官,因工作之需,保留了這枚刻有“傅正模之印”的印章,並“物歸原主”將之贈送給了將軍的後代傅應秋。

  “其實,這枚印章並不是父親留世的惟一遺物。”傅克剛先生告訴記者,最近他在一家收藏網上,發現了父親在抗戰勝利後,贈送給戰友的一個銅墨盒,“墨盒的上蓋表面有父親手書的‘保持過去之光榮歷史’幾個漂亮的魏碑體大字,落款為父親的名字。”傅先生表示,此物非常珍貴,他準備與收藏者取得聯繫,將之買下來。

  傅應秋老人還向記者展示了一枚紀念章,“那是2005年,在抗戰勝利60周年之際,為表彰父親抗戰功勛,由國家頒發給父親,由我代領的。”老人說,父親留下的那枚印章和這枚紀念章將作為傳家之寶傳給子孫後代,讓他們永遠銘記歷史。

  來源:漢網-長江日報 2010年09月03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