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已到讓大多數人“後富”的時候了

http://www.CRNTT.com   2009-01-22 08:00:55  


 
  袁明剛:所以我們從金融上就可以看到我們受到的衝擊有多大,比如說沿海地區大量的企業倒閉、大量的工人失業,還有我們現在貨幣政策受到嚴厲的衝擊。現在貨幣政策都蒙了,他們說這不怪我們,那我們反過來說是不是就怪美國金融危機把你衝蒙了。所以我們受到的損失是非常嚴重的,下一步即使我們的政策完全正確也只能解決我們的內需問題。

  袁明剛:原來可以借力外部發展,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國內生產總值是依賴於外需的,現在外需如果完全衰退下去,他們會用自己的損失來阻礙中國的發展嗎,所以中國現在也受到下一步外需嚴重下降的影響。即使我們采取非常重要強有力的促進出口的措施,也無法把美國的需求拉動起來,這是實質上的損失。

  袁明剛:更不要說我們本來有的一些想法,要走出海外,比如說國際金融衝擊性的戰略那是很必要的,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資源市場還是產業市場還是技術市場,我們都應該拿我們已經有的經驗和財力,還有我們很多企業也有很多跟外部交往的經驗和財力我們也應該出去,現在一出就是一個陷井,一出就是一個損失。而且中國還是一個沒有發展起來的國家,人家都發展停止了,而中國還沒有發展起來就未老先衰了。所以這場金融危機對我們來說受到的衝擊是非常厲害的,我們不能小看這場衝擊。

  和訊網:剛才那位學者的觀點是中國借金融危機點燃了長三角、珠三角、天津濱海新區這三大'發動機',未來全球的經濟合作與交流將促進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

  袁鋼明:這是不可能的,如果是內需還可能,但是這三角是外需。比如說我們國外的需求崩潰了,而長三角形成了一個出口基地,就是在別人崩潰的時候還是穩固的。而長三角的市場還是發達國家,中國生產首先是外部市場,第二在有市場的情況下它有成本的優勢,還有我們采用的技術相對比較便宜、比較成熟,在風險小的時候這個條件是優於外部市場的。

  袁鋼明:我們現在說如果外部經濟穩固的情況下,外國經濟恢複起來的話,我們低成本的優勢、適當技術的優勢才能發揮出來,這可能不是最近一段時間,可能看的是未來長遠美國經濟恢複起來以後可能有這樣的優勢,我還比較同意這種看法。我們現在說的當前金融危機對珠江三角洲一代的衝擊是非常大的,不小於美國對制造業的影響,我們國家現在受到的危機是無妄之災,是非常冤枉的一次衝擊。

  美國把經濟危機責任推給中國恰好說明中國發展模式是吃虧不討好

  和訊網:美國發生這次金融危機,包括剛才也說了美國自身對金融衍生品的過渡開發、監控跟不上的情況下爆發了這種危機。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包括美國財長鮑爾森就放出驚人之語說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的高儲蓄率造成全球經濟失衡,是導致金融危機的原因。美聯儲現任主席伯南克則幹脆把美國房地產泡沫歸咎於外國人尤其是中國人的高額儲蓄。你怎麼看他們這樣的觀點?中國也有專家提出了類似觀點,如許小年認為是低通貨膨脹導致低利率,使'美國要長期保持低利率',而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造成導致低利率的低通貨膨脹的一個主要原因,一方面,美國人消費了大量低價的'中國制造',生活成本就降低了很多;另一方面,中國加入WTO也抑制了美國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由此可見,在一定程度上講,'中國因素'幫助美國控制了通貨膨脹,也間接地導致了格林斯潘時期錯誤的貨幣政策,從而間接地引發了此次危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