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於時語:歷史的轉折、重複和螺旋

http://www.CRNTT.com   2011-01-03 10:35:41  


 
  幾個世紀來稱霸世界的歐洲,2010年的歷史性發展,是幾十年來福利主義的“歡樂聚會”,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難以為繼,此起彼伏的主權債務危機,直接威脅到歐元的繼續生存,預示了歐洲大一統夢想的倒退。

  隨著經濟的停滯,戰後發展“盛世”時代一直相安共榮的歐洲各國,其族群之間的文化差異和經濟差距終於表面化,浮現出以注重“工作倫理”、相對勤儉的北方日耳曼語諸國為一方,和中南部“花天酒地”的拉丁語和地中海諸國為另一方的兩大“亞文化”,各自訴求不同的經濟利益。缺乏二戰血腥體驗的歐洲新一代領袖,對內部的重新異化不以為意。

  西方文明的主要精神領袖——羅馬教廷——在2010年中經歷了一場“水門事件”:各地天主教神父大量性侵犯孌童案,被教廷中樞長期封鎖掩蓋的事實終於曝光,極大地損害了梵蒂岡的道德權威。教宗本篤十六世在年終出人意料地做出教義原則上的重大逆轉,認可避孕套(安全套)的使用,代表教廷在全球十多億天主教徒中重振道德權威的最新努力。

中東形勢的趨勢性變化
  
  再看與西方“文明衝突”不斷深化的穆斯林(回教)世界。月前維基洩密公布的美國外交文件,乍讀之下似乎披露了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不可調和的教派矛盾,以致被美國親以色列論客形容為“大於以巴衝突”。但是仔細分析之下,這些文件其實暴露了阿拉伯世界的專制政權,面臨伊斯蘭民主化潮流日益強烈的挑戰,以及埃及、沙特等國垂垂老矣的親美領袖,行將退出歷史舞台的換代危機。

  總的說來,穆斯林世界對西方世界的挑戰,基本限於政治和不對稱的軍事領域,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泥沼,顯示了政治伊斯蘭的“精神原子彈”效能。但是在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上,除了有限的例外,穆斯林世界仍然在痛苦地探索成功之道。呈現“半失敗國家”征象的巴基斯坦是個典型。被猶太—基督教勢力成功妖魔化的蘇丹,即將面臨南部非回教地區的獨立,是穆斯林世界不振的另一實例。

  過去一年中,華盛頓大力推動的以巴和平談判,年底前以失敗告終,再次顯示這一近代史上最長久的民族衝突的“無解”,以色列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將繼續享有無比的軍事和經濟優勢。但是5月中以色列襲擊赴加沙救援船,成為土耳其的“911事件”,以及年內巴西和阿根廷領頭的南美五國,相繼承認“1967年前邊界”的巴勒斯坦,意味從長遠角度,以色列正在重蹈中世紀基督教十字軍在巴勒斯坦建立的拉丁王國的老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