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過於發達的金融體系害了浙江

http://www.CRNTT.com   2012-07-28 09:24:26  


  中評社北京7月28日訊/第一財經日報日前登载杭州德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宇的文章“過於發達的金融體系害了浙江”,作者认为,過於發達的金融體系害了浙江,很多人都不贊同這個觀點,但我覺得我是對的,可能問題出在怎麼理解發達兩個字吧。浙江的金融其實很發達,我走過很多地方,看過很多家銀行,其實很少有地方像浙江這個區域體現出兩個特征:金融機構數量僅次於上海、北京;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的風險容忍程度遠超過金融更為發達的上海、北京。

  這兩個特征很有意思,浙江的經濟總量其實在全國列在廣東、山東、江蘇之後,位列第四,浙江的金融機構家數可能是位列全國之首。基本上所有能開設分支機構的金融機構都在浙江開設了分支機構,如果不能開設分支機構的也以辦事處等名義開設,同時更奇怪的是在2002年到2009年前,基本沒有聽說過虧錢的金融機構,誰來都賺錢,而且盆滿鉢滿。

  全民投機盛宴

  在眾多的金融機構不斷下降放貸標準的兩重原因叠加下,使得浙江經濟出現了一些很重要的變化,最主要的一點,我認為是實業空心化現象的蔓延。很多人奇怪,為什麼浙江金融發達反倒會導致實業空心化,照理說金融發達應該是促進實業發展才是。但是很可惜,浙江並不是這麼一條道路而來。

  從2002年開始,經濟不斷上行,大量的實體經濟的確得到了高速的發展,但是與此同時帶來的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就出現了。很多實體經濟發展到後來,所帶來的利潤遠遠趕不上固定資產所帶來的利潤增長。舉例來說,就是很多人辛辛苦苦開廠做實業一年才賺一千來萬,但是他當時買的蓋廠房的土地可能反倒能賺幾個億。

  但是很多人會問,這個跟金融過於發達有什麼關係嗎?關係很大,因為一旦目標發生了改變之後,經營模式就發生了很大變化。正因為大量固定資產的升值要高於實體經濟利潤的創造,使得很多企業不斷去得到資金,然後擴大對固定資產的投入。而且得到的資金遠遠大於實體經濟自身所需要的資金,這裡面金融的過於發達就會助推這種情況的發生。很多金融機構變相給予企業遠超過企業生產所需要的資金,就是幫助企業去擴大和增加對資產的投入。幫助企業圈地、買房,甚至去做房地產。

  過去十年來,這種情況不斷得到惡化,就產生了一個所謂的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什麼意思呢?就是大量真正幹實業的人沒有好結果,而大量沒有專心幹實業,不斷通過實業套錢用來做投機的企業卻一個個暴富。使得很多企業自然而然都依樣畫葫蘆走上了投機生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