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促進更大社會力量和資源向實體經濟集聚

http://www.CRNTT.com   2012-09-05 08:30:54  


 
  在整體經濟下行壓力明顯的形勢下,首先受到衝擊的是製造業中的大頭——周期性行業:有色金屬、鋼鐵、化工、機械製造等七個行業的淨利潤下滑幅度超過了20%。其中,有色金屬、鋼鐵、化工三個行業的利潤下滑幅度甚至超過四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作為實體經濟的主幹,製造業問題近年來在不斷累積。去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整體情況似乎不錯,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5.7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22.31%。但細看數據,製造業的一些重點行業已顯現疲態。例如鋼鐵業。去年上半年鋼鐵行業收入增20.82%,但成本增長卻達到23.47%,盈利能力已同比下降。當時還氣勢不小的汽車業已呈現冰火兩重天,除上海汽車等少數車企利潤大幅度增長外,多家汽車整車製造上市公司的利潤基本為微增或下滑。而今年上半年,在外需不足、房地產市場調控繼續、投資及內需增長無法彌補外需等整體經濟壓力上升的情況下,作為總體經濟的主體的製造業的不振反映實體經濟的困境還在持續。

  文章認為,實體經濟的困境有內外部的原因,不能期望一蹴而就獲得解決。但是,實體經濟、尤其是製造業是宏觀經濟的基礎,只有振興實體經濟,才能振興中國經濟。只有實體經濟擺脫了困境,中國經濟才能擺脫困境。因此,除了產業轉型升級,改變高耗能、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產業模式,積極引導企業調整產品結構,鼓勵企業創業創新之外,別無捷徑。當然,另一方面,現在可能更加重要是需要加大宏觀經濟政策的支持力度,包括金融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向實體經濟傾斜,把更大的社會力量放到支持實體經濟上,促進更多社會資源向實體經濟集聚。特別是促進更多金融資源向實體經濟集聚,包括加快信貸結構調整,加大金融產品創新,有效發揮信貸杠杆作用。進一步加大對先進製造業、技術改造的信貸支持力度,努力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比重,支持產業升級等等。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