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工業軟化”是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

http://www.CRNTT.com   2014-09-09 09:01:47  


  中評社北京9月9日訊/中國已進入中高收入國家行列,正在朝著高收入國家行列邁進。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需要認真應對。實施工業軟化戰略,促進工業和服務業融合,充分體現人力資本的價值,提高人力資本收入,是有效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

  一、出現“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在於人力資本收入不高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趙福軍文章介紹, 世界銀行在2006年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主要是指一個經濟體從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邁進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經濟增長停滯和徘徊,人均國民收入難以突破1萬美元。從經濟發展階段與居民收入增長之間關係演變看,在經濟發展初期階段,一般以勞動密集型產業作為主導產業,居民依靠勞動力獲得工資。經濟發展會增加對勞動力需求,並推動勞動力成本上升,帶動居民工資收入提升。此時,居民收入增長基本上能與經濟發展同步。當勞動力成本大幅提升時,企業為降低成本,必然會以技術、機器替代勞動力,這不僅會使得部分居民的就業機會喪失,而且資本、技術在分配中占主導,居民工資收入占分配的比重相對下降。如果技術、資本替代勞動力持續一段時間,居民工資收入增長速度跟不上經濟增長速度,就會出現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下降,並形成最終的消費需求不足。一旦這樣的狀況形成,經濟發展就難以形成良性循環,居民收入難以提高、經濟增長停滯和徘徊將會並存,國家經濟發展必然會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二、工業軟化能大幅提升人力資本收入,能有效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文章表示,工業軟化是指工業向服務業延伸,工業與服務業融合、工業服務化、製造服務化。需要說明的是,工業軟化,既不同於一味地發展服務業,又不同於工業化,一味發展製造業,工業軟化是統籌工業和服務業發展,建立在工業發展基礎上的服務化,工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

  建立在工業發展基礎上的服務化,能夠避免產業空心化而帶來經濟的不可持續性,居民有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工業向服務業延伸,衍生出工藝創新、設計、研發等。工藝創新、設計、研發不僅具有高附加值,更能體現人力資本的作用,必然會提升人力資本在分配中的比例。

  從日本、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中國台灣等過去近50年(1960—2008年)邁向高收入經濟體的歷程看,這些經濟體都經歷過工業化階段,且服務業相對發達,居民能從服務業中獲得較高的收入,形成經濟發展與居民收入增長之間的良性互動。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