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經濟轉型期實體經濟創新發展的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16-02-15 07:46:51  


  中評社北京2月15日電/近年來,由於受全球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等國際環境及中國國內市場機制體制不完善等因素影響,中國實體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增長放緩、效益下滑等現象,面臨著經營環境趨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風險。當前,中國正處於社會、經濟全面轉型的關鍵時期,確保實體經濟平穩運行,不僅是應對國內外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根本途徑,而且是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關係著全面深化改革的順利進行。客觀理性地審視實體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及制約因素,加強實體經濟創新發展路徑研究,為中國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撐,對新時期築牢經濟發展基礎,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意義。

  光明日報發表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楊娟文章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體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但受全球經濟增速減緩所造成的需求不足、生產成本的提升及產業利潤空間降低、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強烈衝擊造成的環境惡化等國內外因素的叠加影響,中國實體經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一是國際經濟環境形勢嚴峻,出口壓力加大。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明顯衰退,全球經濟深度調整。發達國家紛紛提出再工業化戰略和擴大外貿出口戰略。國際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中國穩定出口市懲份額的難度明顯加大。一些新興國家則加緊與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等領域展開國際競爭,使中國實體經濟面臨國際市嘲兩頭擠壓”,產業競爭日益激烈。外部需求的急劇收縮通過出口關聯,從下游的加工貿易製造延伸到上游的能源材料,對中國的實體經濟形成直接衝擊。

  二是國內經濟增速下降,實體企業發展環境惡化,大量實體經濟發展要素流失。企業人才大量流失,實體企業出現招人難、用人難、留人難的問題,用人成本不斷攀升;社會資本大量脫離實體經濟流向虛擬經濟,導致實體企業資金成本不斷加大;由於實體經濟盈利空間縮孝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實體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問題進一步加劇。

  文章分析,造成實體經濟困境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外部需求急劇收縮造成出口大幅下降,導致國內工業生產快速回落和就業下降,更主要的原因是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加劇,內需和外需增長不平衡,產業結構不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科技進步和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偏低。要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強戰略謀劃和頂層設計,處理好調結構、轉方式與當前穩增長的關係,完善政策體系,營造有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

  其一,加強頂層設計,強化戰略規劃。要進一步加強實體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位置,科學制訂發展實體經濟的長遠戰略規劃,加強政策法規體系建設,優化配置政策資源,構建發展實體經濟的政策體系和長效機制。要不斷改善和健全政府服務,切實減輕實體經濟負擔;進一步深化財政、金融體制改革,加大對實體經濟的財政和金融支持力度,為實體經濟創造良好的運營環境,積極促進人才、資金、技術等各類生產要素更多地向實體經濟聚集。要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切實解決內需和外需增長不平衡,投資與消費關係不協調的需求結構矛盾和實體經濟低附加值產業比重過大的供給結構矛盾。加快調整進出口戰略,積極促進產業資本“走出去”,鼓勵有條件或有市場潛力的企業到資源富集國家和地區開展投資與合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進程,盡快實現增長方式向依靠深層技術革命與理性消費驅動轉變。要大力完善市場管理體系,加強政策的協調性,促進大中小企業、不同產業企業的協調發展,形成規範有序、競爭公平的實體經濟發展環境,推動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其二,切實處理好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的關係,充分發揮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提升作用。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時代,適度發展虛擬經濟有著重要意義,有助於改造和提升實體經濟,但要切實防止資本過度流向虛擬經濟,造成實體經濟空心化。要在堅持對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一視同仁、均衡發展的原則下,統籌規劃,促進其協調發展。要堅持虛擬經濟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完善虛擬經濟市場監管體系和制度建設,有步驟、分階段地推進虛擬經濟各層次的發展,審慎有序地開放金融市常要根據實體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積極推動金融體制改革,鼓勵金融創新,構建多層次金融體系,滿足不同發展階段的實體經濟的資金需求,提升實體經濟治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其三,積極實施創新促進發展戰略,大力推動自主創新,提升實體經濟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完善創新驅動發展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實體經濟創新體系,加強實體經濟的創新能力建設。健全實體經濟自主創新利益補償機制,完善創新研發活動的激勵機制建設,提高自主創新收益率,引導實體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進程,提高創新效率,實現商業模式和管理創新。著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引導企業注重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和網絡技術推動傳統產業轉變發展方式,加強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實現成本下降和技術、價值含量的提升,搶占新興產業制高點。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機制建設,構建高水平人才體制機制平台,優化激發個體創新能力提升的制度環境,為實體經濟創新提供人才支撐,夯實實體經濟創新發展基矗

  文章認為,在全球經濟深刻調整,中國實體經濟面臨諸多挑戰的情況下,只有搶抓機遇,進一步深化改革,積極營造健康的市場競爭機制和環境,優化產業布局,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新興科技與新興產業深度融合,不斷提升實體企業治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才能真正促進實體經濟的穩步發展,夯實中國經濟發展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