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蔡當局新軍事戰略 何為重層嚇阻

http://www.CRNTT.com   2017-05-16 00:13:23  


 
  台軍方語焉不詳的公開解釋

  關於“重層嚇阻”內涵為何,3月2日、16日先後在“立法院”答詢的台“國防部長”馮世寬說不清楚。馮解釋到,“重層嚇阻”字面上講是要“多重、多方、多能力戰備”;若大陸對台發起攻擊,台灣不再是守勢,“重層嚇阻”就會實現。他還稱,“重層”除了擊敵半渡、岸灘決戰、陣地防守外,還有最重要的是讓敵方海空兵力不能順利達到登陸目的,“是一層層消滅,有不同手段拒阻敵方”。

  有“立委”直接問,“重層嚇阻”與“有效嚇阻”有什麼區別?難道過去就不是一重重嚇阻嗎?參謀本部作戰參謀次長姜振中中將解釋說,“重層嚇阻”是建構式三軍平衡戰力,著眼不只在戰力保存,也著眼戰力發揮。意思是過去陸海空三軍嚇阻任務有輕有重、手段比較單一、不夠多樣,如多依賴雄風-2E巡航導彈、F-16和IDF改進型多用途戰鬥機突襲及外島遠端炮兵火力打擊等,現在則改為各軍兵種、各種手段聯合形成嚇阻能力;過去更側重消極的防護,現在則強調以攻為守。

  但以往台軍真的不注重攻守一體、既躲又打嗎?事實並非如此。國民黨逃台後,最早的軍事戰略就是“攻勢戰略”,企圖軍事“反攻大陸”。只是到“反攻大陸”無望的上世紀60年代,才漸取守勢。但到1980年代,蔣緯國將軍以中華戰略學會名義發起軍事戰略大討論,還是轉而確立了“攻守一體戰略”共識,也就是說那時起就“著眼不只在戰力保存也著眼戰力發揮”了。其他像“把戰火引向大陸”、“把主戰場推至海上”等等,都是上世紀90年代已提出的目標。如此一來,姜振中此刻強調戰力發揮,頂多不過是把軍事戰略的重心向“打”的能力而非“躲”的本事更傾斜而已,並非“耳目一新”之舉。

  與軍事戰略的演變相配套,台軍的作戰思想長期強調主動性進攻性。這是其逃台後總結與解放軍作戰經驗得出的結論。所以,諸如戰略守勢戰術攻勢、逆襲、逆登陸、先制、反制等等,是台軍作戰教科書的常用術語。

  也正因為如此,儘管台軍方對新軍事戰略幾經解釋,但外界還是霧煞煞。套用在場質詢的民進黨籍“立委”羅志政的說法,“我真的不知道‘國防部’在講什麼。在美國軍語中沒有‘重層嚇阻’,未來怎麼跟美軍及國際說明都是問題。”不知道籠罩在“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戰略上的這層“戰爭的迷霧”,是緣於馮世寬自己又犯了不做功課的老毛病、原本就不清楚?還是軍事戰略調整的具體方案尚待研究所致?亦或台軍內部對蔡英文調整軍事戰略決策有抵觸,重複了當年對付陳水扁那一套“換湯不換藥”的糊弄把戲?這樣的話,筆者也只能對“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猜想一番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