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蔡當局新軍事戰略 何為重層嚇阻

http://www.CRNTT.com   2017-05-16 00:13:23  


 
  對新軍事戰略的初步評價

  台灣當局新軍事戰略是陳水扁時代“境外決戰”戰略升級版。無論思維方式、政治目的、策略手段、配套措施等,都有如當年“境外決戰”戰略的翻版。陳水扁的“境外決戰”戰略被時任台軍高層實事求是地打了折扣,被馬英九堅決地予以否定。但是,隨著民進黨重新執政,這個戰略死灰復燃,既說明了“戰爭是政治的繼續”、戰略決定於政略這一基本原理,也說明了民進黨“政治掛帥”、“政治決定一切”的執政方式何其登峰造極。

  台灣當局新軍事戰略帶有極強冒險主義色彩。強調進攻就是強調打仗、突出威懾就是突出威脅、大舉出擊就是大舉挑釁,最終寄希望於大陸不敢打,豈不荒唐之極。面對“台獨”的挑釁,如果大陸軍事上無動於衷,其前提只有一個,就是鄧小平當年對柴契爾夫人講的: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共產黨是李鴻章;假如大陸判斷台灣的軍力即將發展到造成不可承受損失的程度,豈不會加速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因為按照《反分裂國家法》的規定,這樣的態勢會構成“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這一使用非和平手段的要件。換言之,蔡英文當局把威懾的希望寄託在冒險出擊、先制反制上,實質是把兩岸往戰爭道路上推。台灣能給大陸造成的損失越大,對台灣的戰略後果越嚴重。

  台灣當局新軍事戰略不乏舊式戰爭思維。表面看,又是網軍、電磁頻譜,又是非對稱作戰、無人戰爭,“防衛固守,重層嚇阻”跟上了資訊化戰爭的時代步伐。但是,時尚的面子裡面包裹著的是過時的裡子。台軍在防禦上企圖做到時間、空間、手段面面俱到、不留空白,與一戰時期的“機槍加鐵絲網”如出一轍,是典型的陣地防禦戰思維;台軍的“焦土戰”可以像一些“軍事專家”對薩達姆軍隊遊擊戰、巷戰、地道戰的預判,但政治原因導致這一切並沒有發生,台灣軍民就會為“台獨”同仇敵愾、替蔡英文和李登輝之流“玉碎”?台軍企圖把台灣島從“硬殼核桃”升級為“吐著毒蛇信子的刺蝟”,令大陸不敢下口、無從下口,不由得使用人想起當年的“堡壘主義”戰略,這種“拒敵於國門之外”的消極防禦必敗無疑。

  台灣當局新軍事戰略“不仁不義”。新戰略為主張“台獨”的民進黨量身定做,本身就是非正義的戰略。拿台灣2300萬民眾作為“台獨”的人質,向大陸施加壓力,“不仁不義”。問題的核心是,假如爆發戰爭的話,必定是“台獨”所引發,用全島內包括不贊成“台獨”的民眾為“台獨”做盾牌、質子,道義何在、愛台灣愛在哪裡?退一萬步講,未來如果大陸方面真的走到“久攻不下”的地步,會不會出更重手,使用更有時效、更有摧毀力的手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