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古拉格群島》的命運變遷:禁書變成教科書

http://www.CRNTT.com   2011-07-14 12:07:35  


 
延伸閱讀:歷史的“不屈個體”——索爾仁尼琴精神解讀 
 
  有些人,他們是人類尊嚴和不屈精神的代名詞。面對他們,我們必須表示敬意。索爾仁尼琴就是這類人的傑出代表。 
  在索爾仁尼琴的名字之前,人們已經加過許多形容詞和前綴,譬如流亡作家、民族的良心、文化的主教等等。然而,最適合他的名譽恐怕只有一個——個體。 

  被稱為個體,在尼采、克爾凱郭爾、薩特等曠世奇才眼里都是最高榮耀。索爾仁尼琴顯然是無愧這個榮耀的作家:他不僅以普遍的個體身份在場,更是個體性虔誠的守護者。 

  說到底,尊重索爾仁尼琴精神就是尊重我們自己。 

  在將1970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索爾仁尼琴時,瑞典皇家學院曾委托其常務秘書卡爾拉格納基耶羅宣讀了如下的授獎詞: 

  隨著《伊萬傑尼索維奇的一天》(1963)的出版,蘇聯和全世界都承認索爾仁尼琴已躋身於偉大俄羅斯作家的行列。《真理報》將索爾仁尼琴與列夫托爾斯泰相提並論,認為他對“即使處於備受屈辱時刻的人的品質”的描寫也會使人的心靈痛苦得緊縮起來,使人的精神得以升華。對非俄羅斯世界來說,這部小說以其對時代的發人深思的啟示而具有同等強烈的吸引力:對不可摧毀的“人的尊嚴”的肯定和對破壞這一尊嚴的一切企圖的批判。 

  索爾仁尼琴曾對他的這種“複調”展示方法作過重要闡釋:個人不應作為集體的一員出現,當行動與個人有關時,個人便應成為“主角”。而“人的地位是平等的……個人的命運體現在千百萬人中間,千百萬人的命運集中在個人身上”。這是人道主義的精髓,索爾仁尼琴為此而被授獎。 

  在被拋入災難中時,他沒有沉溺於哀怨,而是選擇對災難進行記錄,剖析個體在其中受難的根源 

  蘇聯前總統戈爾巴喬夫也稱讚他“曾反對極權主義,並就此寫了不少優秀作品,從而表現出他的公民勇敢精神”。每次閱讀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會的上述授獎辭,我都想起《古拉格群島》中的名句:“宇宙中有多少生物,就有多少中心。”每個人都是宇宙的中心,都是宇宙中最值得珍視的存在,這是現代人道主義的精髓。人類不過是無數個體的複合體,熱愛人類就是熱愛無數處於中心的個體,守護人類就是守護個體思與在的權利。對於索爾仁尼琴來說,對個體負責就是對人類負責。為此,人類“應當公開譴責宣揚一部分人可以懲治另一部分人的思想本身”,消解任何形式的特權思想。正因為索爾仁尼琴時刻將個體置於中心地位,正因為他的作品表達了“對不可摧毀的‘人的尊嚴’的肯定和對破壞這一尊嚴的一切企圖的批判”,我們才稱他為人類的文學良知。 

  個體,只有活生生的、不可替代的、懷著渴望與期待的個體,才在索爾仁尼琴的作品中占據中心地位。推動他撰寫《古拉格群島》的原初動機,就是他對“即使處於備受屈辱時刻的人的品質”的深切欣賞,就是他對無數生命被摧殘和毀滅的大恐懼、大悲憫、大同情。索爾仁尼琴的作品之所以表現出深沉、陰鬱、悲愴的創作基調,是因為他無法忘記對於災難刻骨銘心的體驗和記憶。在為《古拉格群島》所寫的題詞中,他以痛徹靈魂的語氣說:“獻給沒有生存下來的諸君,要叙述此事他們已無能為力。但願他們原諒我,沒有看到一切,沒有想起一切,沒有猜到一切。”如此說話的他,心中誕生了強烈的無力感和愧疚感。在被拋入災難中時,他沒有沉溺於哀怨,而是選擇對災難進行一般進行時的記錄,剖析古拉格群島的建築術,研究無數個體在其中受難的根源。 

  他是個體性的呈現者和守護者,這種珍視個體性的情懷乃是索爾仁尼琴精神的核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