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古拉格群島》的命運變遷:禁書變成教科書

http://www.CRNTT.com   2011-07-14 12:07:35  


 
  離開和留下都需要勇氣 

  書都有自己的命運,作家也是。 

  索爾仁尼琴先抑後揚的戲劇化人生,放眼望去倒並非沒有同類。比如:帕斯捷爾納克。 

  一個沒有在刀鋒上行走過的人,怎麼會知道腳痛呢?如果作家不痛徹心扉,怎麼能代表我們所有人去痛呢?一篇不痛不癢或者強賦新愁的文字,我們為什麼要去讀呢? 

  帕斯捷爾納克,20世紀初俄語文壇的天才詩人,從1933年到1943年,十年間沒寫一行詩,就這樣挨過那些悲劇的日子。從1948年起,他開始寫他一生最浩大的作品《日瓦戈醫生》。默默寫了近十年,他就是那個隱忍沉默的日瓦戈醫生本人吧,幻想和寫作從來都是軟性的弱者的反抗。這樣的痛苦和壓抑,反把他的文字推上了巔峰。1957年意大利文譯本未獲作家本人允許而出版,一年之內歐洲所有語種的譯本都出齊了,1958年他獲得諾獎。他沒有去瑞典領獎,在拒絕信中他寫道:“鑒於我所從屬的社會對這種榮譽的用意所作的解釋,我必須拒絕接受這份已經決定授予我的、不應得的獎金。”他公開檢討,低聲下氣,只求不被驅逐出境。七十歲時,黯然辭世,在莫斯科附近一個小村子。 

  索爾仁尼琴,他的個性與帕大叔不同,也不那麼懼怕驅逐出境。“在1967年蘇聯第四次作家代表大會前夕,索爾仁尼琴發表公開信,要求‘取消對文藝創作的一切公開和秘密的檢查制度’,結果大會通過了譴責索爾仁尼琴的決議,兩年後更是開除了他在作家協會的會籍。1970年,“因為他在追求俄羅斯文學不可或缺的傳統時所具有的道義力量”,瑞典文學院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當局將此視為“冷戰性的政治挑釁”,阻止作家前往斯德哥爾摩領獎。自此之後,索爾仁尼琴的作品無法公開出版,本人受到嚴密監視。1973年,索爾仁尼琴的長篇巨著《古拉格群島》在巴黎出版,因為這部作品的出版,索爾仁尼琴再度受到輿論的譴責和攻擊。1974年,他被驅逐出境。出國後的作家隱居在美國的一個小鎮中,依然筆耕不輟。” 

  因為索爾仁尼琴離去,所以他可以回來。他挨了二十年以英雄的身份回來。我不想說他的做法就比帕斯捷爾納克更有勇氣,離開和留下都需要勇氣。 

  懷璧其罪,想到這樣兩個得諾獎的人,我也忍不住有點唏噓了。他們的不幸代表著民族的不幸,但是不幸也成就了文學的高度,不僅是他們本人的高度也是本民族在他們各自創作的年代文學所達到的高度。“文章憎命達”,境遇太順太識時務的人哪裡寫得出有深度的東西來呢,真正的好作品都帶著悲憤的味道,又仿佛是對真實生活的補償。他們的生命被磨折、被損耗,做最大的功,用最大的效率,把耀目的美投射到作品之上。

  來源:華商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