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古拉格群島》的命運變遷:禁書變成教科書

http://www.CRNTT.com   2011-07-14 12:07:35  


 
  他寫作,不是為了表達個人的感傷,而是以承受者和目擊者的身份記錄無數個體的真相。無須他人委任,他早已承擔起使命。正是出於對無數個體的珍視態度,正是為了表達對逝去的個體的緬懷和記憶,他才用140萬字的篇幅建構自己的災難叙事學。或許,單從文學性的角度看,《古拉格群島》並不是世界文學中最優秀者。它所運用的細致到瑣碎的災難叙事學,曾令不少讀者望而生畏,甚至給人以“太政治化”、“太紀實”、“太偏激”之感。顯然,索爾仁尼琴是有意採用這種寫法的。如此做的他是個體性的呈現者和守護者。這種珍視個體性的情懷乃是索爾仁尼琴精神的核心。 

  如果說《古拉格群島》的主旨是叙述災難的話,那麼,《癌症樓》則致力於剖析災難發生的病理學根源。正如評論家們所分析的那樣,癌症樓的意象本身就具有象徵意味。 

  以整體的名義要求個體無條件服從,任意剝奪個體權利的衝動形成了人類機體之癌。小說中的主人公科斯托格洛托夫在流放地度日,他得了癌症,直至奄奄一息才好不容易住進了“癌症樓”,經愛克斯光照射他病情好轉。但是,下一步的“激素療法”將使他“失去體會什麼是男人、什麼是女人的能力”,這代價在他看來“太殘酷了”,於是憤而選擇反抗。在反抗的過程中,他發現了社會的病症和人們靈魂的癌細胞——對於個體性的蔑視、壓制、消解。無論是官僚主義,還是個人崇拜情結,實際上都是對無數個體獨立品格的蔑視、壓制、消解。這種意義上的癌症是反個體綜合征。小說中的癌症樓是個體性泯滅之所。 

  個體性的泯滅是悲劇之源。在以任何名義消滅個體性的一刹那,人們就已經在為自己搭建古拉格群島和癌症樓。索爾仁尼琴追查到了這個秘密,勘探到了悲劇之根,開始重構災難的發生學機制。正是為了重構災難的發生學機制,索爾仁尼琴開始了漫長的反思。他以活生生的案例啟示後來者,讓人類永遠告別任何可能的古拉格群島和癌症樓。 

  現在,人們開始普遍回應索爾仁尼琴對守護個體性的籲求,這意味著索爾仁尼琴精神的勝利。 

  閱讀《古拉格群島》時常使我想起福柯的《古典時代瘋狂史》。 

  為了守護個體的權利和尊嚴,索爾仁尼琴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先是被投入監獄8年,後又於1974年被驅逐出境,成為流亡作家。在離開祖國的日子里,他繼續解構威脅個體性的權力體系,開始創作長篇巨著《紅輪》。令人欣慰的是,索爾仁尼琴代表的力量在20世紀後半葉獲得了全球性勝利,他本人則於1994年6月結束長達20年的流放,返回俄羅斯。在他回歸祖國之時,俄羅斯也快步回歸世界主流價值場域。2007年,時任俄羅斯領導人普京簽署俄聯邦總統令,宣布索爾仁尼琴獲得2007年人文領域傑出成就獎,並在俄獨立日6月12日親自為索爾仁尼琴頒獎。與其說這是索爾仁尼琴與祖國的和解儀式,毋寧說是俄羅斯反省歷史和承認錯誤的標誌。經過漫長的痛苦反思,世界主流意識形態終於開始聯手拆除任何可能的古拉格群島和癌症樓。 

  在勘探到悲劇的起源後,人們開始普遍回應索爾仁尼琴對守護個體性的籲求,雖然晚了些,但也足以令人欣慰。畢竟,這意味著索爾仁尼琴精神的勝利。 

  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可見或隱秘的黑暗地帶。為了防止內在的黑暗外化為古拉格群島和癌症樓,人類需要個體良知的不斷自我提醒。正是在這種意義上,我們說索爾仁尼琴精神具有永恒的價值,每個人都應該向索爾仁尼琴精神表達敬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