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金雁:俄羅斯超國家夢想

http://www.CRNTT.com   2013-03-28 10:21:38  


 
“後蘇聯時代”的獨聯體

  1991年蘇聯解體,社會主義大家庭難以為繼,“超國家”思想遇到了歷史上最危急的時刻。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已經意識到,獨聯體國家間的關係不應建立在“社會主義大家庭”時代鼓吹的“兄弟情誼”基礎上,而應建立在互惠的基礎上,俄羅斯不應靠強制迫使原小兄弟國家追隨自己的政策,推動他們走向更積極一體化的應該是,成員國主權平等和經濟主導下的正常關係。

  劇變以後的俄羅斯領土大大收縮,加盟共和國紛紛拉旗單幹。雖然中亞一些國家是不情願的“被獨立”,但各國領導人一旦嘗到“獨立國家”的甜頭,是不可能再逆轉受制於聯邦的制約,所以“獨聯體”內“獨”的實質大於“聯”,落單的俄羅斯為了維護傳統勢力範圍,出現了兩個極端:一方面蘇聯的思維模式照舊,甚至不惜矯枉過正,以犧牲經濟利益,喂那些過去的夥伴吃“一體化的胡蘿蔔”。這叫做“算政治賬不算經濟賬”。

  例如1990年代在能源價格方面,俄羅斯給這些國家供應的能源價格比出口歐洲的低2/3,提供給烏克蘭、格魯吉亞、白俄羅斯、亞美尼亞每1千立方米的天然氣價格是50—60美元,是比市場價格低很多的“政治價格”,賣給波羅的海和北約成員國的是85—90美元,賣給波蘭的是120美元。

  遺憾的是,俄羅斯放下身段的“經濟置換”,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這些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依然是一邊用著俄羅斯的“廉價天然氣”,一邊向北約、歐盟拋媚眼。俄羅斯人對這種行動感到十分惱火。他們說,“我們在經濟上援助了他們,他們卻在背後捅刀子”。俄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說,俄羅斯以後不會再按照不利於自己的價格向這些“白眼狼國家”提供能源,從2006年1月1日起,烏克蘭將以160美元的價格高價購買天然氣。

  另一種極端是,俄國仍用大家庭的眼光看待那些已經獨立的國家。在俄國至今“小雞不是鳥,烏克蘭不是外國”的觀念仍很有市場。2005年俄向烏提供的天然氣價格是1000立方米/50美元,是為了維護特殊戰略夥伴關係以俄做出經濟犧牲為代價的特惠價格。烏克蘭“顔色革命”以後,俄羅斯使用“天然氣杠杆”狠狠地懲治了一把基輔。這次“鬥氣”,俄羅斯就是想讓烏克蘭明白,你這種在夾縫里生活的國家,一次“顔色革命”就忘了自己是老幾了,別忘了傳統的依賴對象,一頭扎到歐洲的懷抱,就以為自己抱上了粗腿,興許歐洲連自己個兒也顧不過來了。看准了,歐洲40%以上的石油和天然氣還要靠俄羅斯供應,離了張屠夫,它沒准兒還真要吃連毛豬了。

  2005年9月,普京在柏林與當時的德國總理施羅德商定,要建設一條通過波羅的海海底、繞過波蘭和烏克蘭的輸氣管道。在2011年建成以後,烏克蘭立即就喪失能源過境運輸的諸多好處。俄國明確指出,凡是按西方原則和與親西方政權建立關係的國家,不再享受“兄弟式”的優惠,今後俄不再對能源制定政治價格,也不再為獨聯體國家的能源買單。

  事實證明,用自然資源作為籌碼的外交手段也是失敗的,運用能源武器扭轉在國際事務中被邊緣化趨勢也是不成功的。以這種方式獲取超級大國地位的努力和達到的效果都是非常有限的,沒有歸屬感和凝聚力的實用主義策略,也許可以攏得住一時的人心,卻助長了“有奶便是娘”的投機心理,從而更限制了建立長期戰略聯盟的可能性。其實“一體化”本來是一種互惠雙贏的政策,它的雙向意願很重要,任何國家都需要其他國家的幫助和配合,前提是在自願平等的基礎上,讓每一個成員都能體會到聯合協作的必要性,自然會加強彼此間的依存度。按市場原則並不意味著放棄獨聯體,承認有權維護自身利益和市場原則並不矛盾。

  自獨聯體建成以後,它的內部分裂就在所難免。獨聯體國家目前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向西方靠攏的國家,即“古阿姆”成員國,它們包括:烏茲別克、格魯吉亞、阿塞拜疆、摩爾多瓦等,這些國家在一些大原則上能夠基本協調一致,同時得到波蘭、捷克、波羅的海國家以及羅馬尼亞的支持。這是讓俄羅斯感到不快和擔憂的地方,感到在俄的周邊正在形成一個被西方同化的“顔色革命圈”。如果任憑這一勢頭肆意發展,它會步步進逼俄的核心地帶,接下來說不定其他國家也會被傳染,不知什麼時候也會去加入到“民主聯合體”的陣營里。那對莫斯科來說將是致命的威脅。

  另一種類型是親莫斯科的忠實盟國,比如歐亞聯盟提到的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以及作為第二梯隊的共同體觀察員國家,比如烏克蘭、亞美尼亞等。對俄羅斯來說,迫切需要調整戰略目標,拉住傳統的“夥伴”,不要使這些“親莫斯科”國家再心猿意馬發生搖擺,導致俄羅斯失去了外衣的“保護”裸奔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

  結論:第三國際、共產黨情報局因為是靠強制維持,不允許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建立起來很容易,在高壓強制下也可以延續,但是既不符合時代潮流又不符合民族國家特性,是無法長久的,蘇聯的解體是陳舊性大帝國瓦解。

  歐盟的跨國家方式完全是一種全新的超國家,它不再企圖扮演拯救者的角色,比如輪值主席就和蘇聯老大哥的領導職位不一樣。它要建立一種氛圍,習慣聽到各種聲音,互相之間既不是雇主與附庸的關係,也不是強國庇護弱國的關係,因為聯盟內各國水平參差不齊,又要體現民主的原則,所以難度就格外大。因此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能還會出現反覆。普京倡議的“歐亞聯盟共同體”如果能夠形成的話,它究竟屬於哪一種類型?我們將拭目以待。

  2013年03月27日10:49來源:經濟觀察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