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台灣經濟發展新戰略能否順利實現?

http://www.CRNTT.com   2010-08-14 00:09:57  


 
  目前新的機遇再一次來臨,大陸仍是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和最有發展潛力的市場,而兩岸直接雙向“三通”已經基本實現,大陸遊客已經成為台灣第一大客源並仍在迅速增長,大陸資金已經可以赴台進行投資創造就業,最重要的是兩岸簽署了ECFA為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提供了制度化保障,猶如修築起連接兩岸的高速公路,使台灣有機會將大陸優勢轉化為台灣優勢。未來的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中,既應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和規劃兩岸經濟關係發展的總體方向,也應繼續發揚“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精神,以高度的想像力和歷史責任感嘗試和開創新的經濟合作模式,推動兩岸的優勢互補和互利雙贏。

  (三)處理好兩岸連接與全球連接的關係

  馬英九在執政前就提出“產業再造與全球連結”的政策主張,設想以兩岸連結突破參與區域合作瓶頸,在開啟兩岸經貿協商新時代後,參與全球經濟整合活動,逐步實現“全台自由貿易區”。從順應世界經濟發展潮流的角度看,這是一個具有想像力的宏大構想。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和出口市場,40%以上的台灣出口商品進入大陸,因此兩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是台灣順應區域經濟一體化潮流的最重要一步。

  該協定的簽署,還有助於兩岸找到兩岸經濟與區域經濟合作相銜接的可行途徑,並在此過程中為台灣經濟開闢新的發展空間。但在台灣與其他國家或地區談判和簽署FTA的問題上,如果流於形式,不注重經濟的實質互補性,只追求FTA的數量,則不符合台灣經濟發展的利益,也不是兩岸能夠“合情合理對待、務實妥善處理”的範疇,這也是台灣當局“後ECFA時代經濟發展戰略”中需要謹慎處理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