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經濟:小修小補無益

http://www.CRNTT.com   2012-06-08 11:12:13  


經濟學家謝國忠(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6月8日訊/“十年以前,中國加入WTO,將過剩勞動力輸送給全球經濟,從而帶來了十年的高速增長。現在,過剩的勞動力已經耗盡,中國必須依靠提高供應方面的產品附加值,在需求層面促進消費,才能再有下一個十年的繁榮。這只有靠實施下一輪改革,才能實現。”財新《新世紀》周刊(2012年6月4日出版)登載經濟學家謝國忠的評論文章“小修小補無益”,詳文如後:
 
  中國的經濟管理過度依賴信心的作用了,總是鼓勵以對美好未來的期待為基礎的投機活動。信心遊戲帶來的需求只會導致為持有土地、期貨這樣的投機性資產而產生的過度債務需求。在建的房屋,已售出的空置物業,以及鋼鐵和有色金屬等商品的庫存,以目前市場價值計算已經超過了GDP。庫存上升誇大了中國經濟在過去五年內的增長。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打破了中國由資產到庫存的泡沫。但政府鼓勵銀行系統強行向經濟注入信貸,從而恢復了庫存積累和資產泡沫,令中國經濟困難倍增。
 
  現在要恢復庫存需求幾乎是不可能的。根據庫存規模,這需要信貸每年增長40%。儘管近來官方數據顯示良好,但當前的通脹問題依然十分嚴峻。像2009年那樣的信貸快速增長可能會導致貨幣貶值、惡性通脹以及社會動蕩。
 
  就地方政府的投融資而言,房地產泡沫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儘管數據顯示財政收入仍在上升,實際情況卻可能恰恰相反。
 
  因此一些地方政府試圖放鬆對購買多套房產的限制。這樣的放鬆政策不太可能起作用。購買多套房產的人希望房價上漲。當信貸不可能快速增長時,其需求就會消失。
 
  ■ 軟著陸未必是好事
 
  近來的放緩信號並不意味著硬著陸。只有在債權人對無力還款的債務人取消抵押品贖回權時才會出現硬著陸,否則經濟就不太可能經歷大的下滑。這就是日本在1992年房地產泡沫破裂後沒有經歷衰退,而美國在2008年發生了大衰退的原因。硬著陸未必是壞事,同樣,軟著陸也未必是好事。
 
  如果債權人不取消抵押品贖回權,泡沫的破裂就是緩慢的。
 
  在中國,初級市場主導房地產銷售。銀行不強迫房地產開發商按時償還貸款,於是開發商寧願接受銷量下滑也不降價。由於所有開發商都如此行事,市場並沒有出現價格崩潰,反而出現了銷量崩潰。
 
  銷量崩潰就好比是用銀行的錢來投機。對於大多數開發商而言,放緩銷售並沒有什麼負面影響;相反,如果降價以清空庫存,對他們來說就意味著什麼都沒有了。持有存量房至少給他們提供了卷土重來的可能性。當然,這都是花銀行的錢。當大多數開發商都這麼做,市場的調整方式就是銷售持續低迷而價格緩慢下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