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東亞共同市場的前景和對國際體系的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3-01-11 08:48:37  


 
  相比較而言,這三國反而對東北亞內部的經濟一體化進程不夠熱心,雖然十年前就有領導人提出中日韓自貿區設想,但各方對開啟談判的準備工作和政治誠意嚴重不足,以至於直到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以後各方才日益認識到本地區的經濟貿易自由化對各成員國的重要性。

  中國目前已經是日本和韓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而對日韓貿易也在中國貿易總額中占有相當份額,三國間的人員往來也日益密切。然而,出於保護國內產業的需要,三國間的關稅壁壘和其他貿易限制仍然較高,各方對投資和人員往來仍然有較多限制,三國間經濟互補的巨大潛力遠沒有發揮出來。目前,三國間的相互投資僅占三國對外投資總量的6%左右。

 一旦自貿區建立,三國間商品、資本乃至人員的流動將更加順暢,跨國廠商可以大大降低生產和經營成本,獲得更大市場和利潤,而消費者也可獲得價格更為低廉的商品,中日韓三國的總體經濟利益都會有所增加,從而形成多贏格局。有調查顯示,中日韓三國的企業界多對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持支持態度。

未來兩年是自貿區談判的黃金時段

  東北亞地區一體化進程長期滯後於歐、美以及本地區的經貿依賴關係發展的一個根本原因,是成員國之間因歷史和現實領土糾葛而產生的政治隔閡。中日作為本地區第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雖然兩國關係在上世紀80、90年代曾有過一段時間蜜月期,但最近十多年卻因釣魚島糾紛和其他歷史問題而不斷惡化,兩國民間對彼此的敵意在不斷的積蓄,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兩國政府和領導人需要具備極大的勇氣和智慧才能讓理智戰勝情感,推動互利雙贏的經貿合作不斷向前。

  2012年雖然中日關係因釣魚島問題掉入谷底,但中日韓三國都已順利實現領導人的更迭,新任領導人在考慮周邊政策時,可以較少受到民粹思想的干擾,更多從本國和本地區的長遠戰略利益出發去制定政策。因此,未來兩年應是中日韓自貿區談判的黃金時段,只要各國新的領導層以本國和本地區的長遠經濟利益為優先考慮,就能夠逐步超越政治隔閡,將談判推入下一階段。

東亞經濟一體化是大勢所趨

  東北亞三國的經濟一體化進程不可能一帆風順,必將遭遇重重挫折,彼此政治互信的缺乏和國內某些產業的反對必然構成各種障礙。日韓一直對開放本國農產品市場顧慮重重,而中國的高科技、石化等行業則擔心衝擊過大。然而,隨著國際產業分工的客觀需要和東亞經濟的持續崛起,本區域經濟一體化從長期來看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