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李顯龍:亞洲未來20年的情境

http://www.CRNTT.com   2014-05-23 09:34:39  


李顯龍總理昨天除在“亞洲未來”國際大會發表主題演講,也同主辦單位《日經新聞》的社論委員太田泰彥及與會者進行了對話。(海峽時報)
  中評社北京5月23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登載文章《李顯龍:亞洲未來20年的情境》,此文系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日經新聞社舉辦的“亞洲未來”國際大會上的主題演講,摘要如下:

  今年的主題是“崛起的亞洲:未來20年的啟示”。亞洲過去20年所取得的驕人進步是眾所周知的。冷戰結束以來,亞洲在國際事務的戰略比重增加了。亞洲人口超過全球的一半,占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也從五分之一增加至三分之一。亞洲也展示了更大的軟實力,Uniqlo時裝、寶萊塢電影及韓國流行音樂都是例子。

  未來20年的亞洲會是什麼樣子?我們可以相當有把握的預測一些趨勢,但有太多的不確知,也因此可能有很多不同的結果。我會就亞洲未來20年的明顯趨勢和重大的不穩定因素都提出看法。關鍵的行動方仍然是美國、中國和日本(印度也可能扮演重要角色,但主要在南亞而不是東亞)。哪些關鍵課題將決定這些國家未來的發展?這將為到2034年區域的整體景觀會是如何提供一個討論的基礎。希望這方式會對了解崛起亞洲的互動有所幫助。

區域強國何去何從?

  先說美國吧。美國是具支配力的全球強國。二戰結束後,它在亞太的實力與影響力是區域安全與穩定的基礎,讓所有國家可以欣欣向榮。美國一直是個良性與具建設性的強國,這也是它為什麼還是受到區域國家歡迎的原因。奧巴馬政府向亞洲“重新平衡”反映了美國人的戰略觀點,即美國向來是,也會繼續是亞太強國。

  然而,作為國際警察的負擔讓美國付出了代價。在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中傷亡的美國士兵超過5萬名。很自然的,美國人對戰爭感到厭倦。他們不願意捲入新的戰爭或肩負新的責任,不論是在敘利亞、烏克蘭或亞洲。美國的對手意識到這一點,並希望美國已失去推進其利益與捍衛其“紅線”的意志力。

  美國的經濟也經歷了艱難的時期。全球金融危機是個重大挫折。危機過去了,但情況卻還沒有回復到危機前的水平。

  政治上,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嚴重分歧,削弱了美國處理金融危機與其他重大問題的能力,包括改革移民法和檢討社會開支。

  這些困境讓一些人認為美國面臨永久性衰退。我不同意這樣的看法。美國是個非常有韌性、動力及企業精神的社會。從歷史上來看,它經歷了許多波折,但每一次都能重新振作起來。

  我相信美國20年後依然會是世界上的主要超級強國。以絕對值來說,中國的GDP大概會趕超美國,但以人均值來說卻不會。美國還會是全球最先進經濟體,在創新、科技及人才上領先。我相信財富世界500強企業將包括許多今天還不存在的美國公司,正如谷歌與面簿20年前還未出現一樣。頁岩氣將加強美國企業的競爭力,也可以是美國外交的額外工具。美國武裝部隊也依然會是世界上最先進和銳不可當的。

  儘管美國也需要關注世界其他地方,它在亞洲將繼續是重大利益攸關者。美國在亞洲依舊會有重大利益、投資、市場和許多朋友。美國有很好的理由全面地與區域維持聯繫。

  這預測有兩個主要的不確定因素。首先是美國人多快可以克服目前不安與退縮的情緒,重拾在世界各地推進美國利益的信心和意志力。其次是美國政治幾時可以正常運作。兩黨的政治人物必須齊心合力突破目前的僵局,並為未來達成共識,而不是繼續受困於黨派行為和根本的分歧。我不知道美國人的情緒或政治僵局幾時會改變,但我相信這只是時間的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