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五岳:陳雲林訪台是兩岸關係里程碑

http://www.CRNTT.com   2008-12-06 00:29:45  


張五岳教授
  中評社香港12月6日電/剛剛出版的12月號《中國評論》月刊發表對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的專訪文章--“陳雲林成功訪台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影響”。文章內容如下:

  11月3-7日,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一行歷史性的訪問台灣,海協、海基兩會並於11月4日在台北簽署4項具體協議(即“海峽兩岸空運協議”、“海峽兩岸海運協議”、“海峽兩岸郵政協議”及“海峽兩岸食品安全協議”。毫無疑問,陳雲林此次訪台及“二次陳江會”,將對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產生積極而重大的影響。為此,本刊記者專訪了台灣知名兩岸關係學者、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教授。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陳雲林訪台都是一件大事

  問:作為長期研究和關注兩岸關係的學者,您怎麼看待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訪台及“二次陳江會”的成果與意義?

  張五岳:我覺得,這一次陳雲林會長訪台,無論從國際與兩岸的角度,還是兩會的角度,或者從人民的角度來看,都是一件大事:

  第一,陳雲林訪台所進行的兩會歷史性會談,是1949年之後兩岸分治60年來最重要的一件大事,也是1987年11月2日開始兩岸民間交流21年來最重要事情,以及是1991年海基海協成立之後兩會談判16年來所取得的最豐碩的成果。

  第二,陳雲林訪台期間在台北進行的第二次江陳會談,不僅是跨時代的里程碑,而且對幾個議題也具有關鍵性的指標意義:

  (一)對台海和平具有歷史意義。從大陸或國際的角度來看,2008年以前,兩岸關係總是形勢嚴峻,是充滿動盪不安的高危期;而現在兩岸關係不僅是一個和平發展的機遇期,透過這一次兩會的高層會談,更把台海的和平穩定向國際社會作一個非常清楚的宣示跟訴求。所以,我注意到,國際社會所有的主流媒體,在評價這一次陳會長訪台跟台北江陳會談時,多數都認為對台海的和平穩定具有最關鍵性的指標意義。

  (二)對兩岸人民權益的維護跟增進,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隨著兩岸交流越來越多,因交流而衍生的問題也越來越多,而這一次所簽署的四項協定,都是跟民眾切身利益相關的。這一次所簽的協議,進一步強化了今年6月所簽的兩岸協議的落實,像包機跟觀光議題,週末包機跟陸客來台觀光,是6月份的時候所簽署的協議,但是由於執行的狀況還有待加強,所以這一次的四項協議,也把上一次兩岸協定的不足的部分進一步的精進,變成航點增加了,航班也增多了,週末也變成平日的,而且還達到截彎取直的效果。

  (三)兩岸關係走上直接雙向三通的新的歷史里程碑。兩岸這一次所簽的每一個議題,除了有一個屬於食品安全的問題外,都是跟直航議題相關的。因此,嚴格來講,這四項議題中,有三項(即海空運及郵政),第一次實現了全面直接雙向的三通,使兩岸關係走上一個新的歷史的里程碑。

  如果這次四項協議不簽,上一次所簽的兩項協議就無法落實,而且也會延宕到往後兩岸關係在過去八到十多年來長期因為政治的歧見而公權力無法進行協商配套的議題,通通都會順勢無限期的推遲。所以這四項協定不簽,往後很多協議都要被無限的推遲。正是因為四項協議取得了重大的實質性進展,加快了讓兩岸那些悠關人民權益的問題,透過這一次及往後的協商,將得到落實。

  因此,我認為,這一次江陳會,對台海和平的發展,對兩岸人民權益的增進,對兩岸人民權益的進一步開拓,都具有關鍵性的劃時代指標意義。
           正面意義遠大於負面效應

  第三,我認為,這一次的台北會談,對兩岸的內部,對兩岸的民眾,對兩岸三方來講,正面的意義都遠大於所謂的負面效應。

  就大陸來講,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的告台灣同胞書,主張兩岸直接雙向三通,30年後的今天終於完全實現了。也就是說,胡錦濤主政下的對台政策跟兩岸關係,實現了過去大陸領導人所沒有完成的歷史性的進步。

  就台灣方面來說,透過這次台北會談的舉辦,一方面創造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氛圍,另一方面也讓兩岸關係由原來互不承認,進展到擱置爭議而且互不否認的階段。那至於兩岸關係,就台灣來講,也達到一個很重要的歷史性的分水嶺。

  就民進黨來講,雖然他們採取抗議和反對的立場,但是他們所抗議和反對的議題,基本上也都是民進黨執政的時候所設定的議題,只是當時的氛圍並沒有辦法取得很好的結果。

  另一方面,雖然民進黨這樣的抗議行動可能有一部分不符合很多台灣老百姓的共同期待,甚至有一部分的抗議活動出現違法脫序的狀況,讓民眾感覺到有所遺憾,但是他們的抗議行動,也讓大陸方面(陳會長也說,他不僅看到了,他也聽到了)看到,很多事情在台灣處理起來,確實比大陸來得困難一點。因此,我相信,這樣的一個作為,至少讓北京在有關於將來處理台灣內部跟對兩岸關係問題上有一些不同的思維。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也願意把這種抗議行為看成有一定的積極跟正面的意義。

            隱憂與建言

  問:對於未來的兩岸關係,您有何看法和建言?

  張五岳:兩岸關係雖然獲得了積極的進展,但也有隱憂,必須努力克服。思考兩岸關係,不僅要讓它走得好,而且將來還要走得更快更好。因此,我覺得,兩岸三方將來都是要來思考這樣的問題:

  首先,在大陸方面,以這一次陳雲林會長到台北來的表現,我相信基本上大家都會給他相當的肯定。不論是我自己從媒體上所接觸到的,還是在台北會談五天期間,我兩次在晶華酒店與圓山飯店近距離的接觸跟觀察,我覺得,陳會長所表現出的溫和、理性、感性、氣度跟格局,確確實實是讓人刮目相看。

  但是我們也看到,兩岸關係固然從一方面來看,是一個重大的歷史的進展,但是往後呢?大陸方面可能也要用心思考一個問題:如何讓兩岸關係走得更好,走得更穩?雖然多數台灣民眾期待兩岸和平發展,但台灣內部還是有極少數民眾對這個問題持有一個堅定不移的反對跟憂慮。

  我看台灣所有民意調查,發現到一個現象,就是這一次的協商議題,在台灣普遍都有55%到70%左右的支持度,但是很多的議題,在台灣內部也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民眾是高度的疑慮,尤其對兩岸政治中有關“主權”的問題、“外交”的問題、“國防的”問題,他們的疑慮更加的深。

  至少對那些泛綠陣營的人來看,北京政府往後如果要讓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固然一方面體現台灣的主流民意;二方面也要像陳會長所講的,能夠爭取更多台灣民眾的支持,甚至也能夠化解一些台灣民眾的隱憂跟疑慮。我覺得,這大概是北京方面必須要面對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