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莫拉克印記 馬英九有翻轉機會

http://www.CRNTT.com   2009-08-21 10:37:34  


拿出魄力、做出努力、展現實力,馬英九就能夠戰勝莫拉克風災帶來的危機
  中評社台北8月21日訊/作家蔡詩萍今天在《中國時報》發表文章“馬英九能否翻轉‘莫拉克印記’”?作者表示:“死了數百條人命,政府揹上無能標籤,這是馬英九‘總統’從政以來最大的挫敗。但他若從此戒慎恐懼,時時以‘強而有力的領導’自我惕勵,他還有反轉刻板印象的機會。”文章内容如下:
 
  這問題,馬英九“總統”沒選擇,他非翻轉不可,不然,他就對不起七百萬選票的託付,他就愧對““總統””這崇高的職位。隨莫拉克風災排山倒海一般,帶給馬英九最沉痛的教訓是,他沒表現出符合人民期待的“強而有力的領導”。 

  在台灣這樣的環境,領導要強而有力,並不容易。 

  政治上藍綠對峙,媒體呢,有藍綠傾向,也有專業角色的自我期許,先天條件上,無論藍綠誰執政,政治領導都存在一股虎視眈眈的反對力量與監督力道,在那等著,你沒出錯,要找碴:萬一出錯,那更批判有理,反對萬歲了。 

  民間社會呢,藍綠政黨口口聲聲,說台灣民間活力旺盛。這共識,絕沒錯。民間活力旺盛,可從幾方面看。首先,企業界,尤其大型企業,有多年成長的歷練,且兼具國際視野,他們對災害的警惕意識,源自最本能的自利動機,因而,對風災、水災、地震、火災,乃至不可測的政治風險,都已形塑一套應變機制,一套處理危機的SOP(標準作業流程),他們不能理解,何以一個政府,因應風災,竟顯得如此混亂無章? 

  民間社會的旺盛活力,還展現於民間人士的普遍水平上。我常說,在台灣你若去公開演講,不免要冒風險,因台下至少有好幾位聽眾,對你演講之主題,是箇中好手。這對演講者很有壓力,相對的,亦迫使演講者必須更高明、更專業、更認真。以此類推,一個現代政府,怎能輕忽它的人民?怎能以為無論做什麼,講什麼,人民都照單全收? 

  僅以政黨政治、媒體監督、企業精神、民間智識這四項條件來看,任何一項表現強勢,便足以讓政府難於應付了,何況,當四項條件如利箭一般齊發時,馬政府“劉內閣”怎承受得起? 

  強而有力的領導,在民智大開、政黨對峙、媒體兇悍、企業活力的包圍下,要突圍,唯一憑靠是,領導者要看得比他們遠,跑得比他們快,判斷得比他們預期的更準確。而且,一發覺犯錯,自我調整的機制,絕對要趕上外界惶惑、質疑、批判的速度。換言之,就是挨了第一擊後,絕不挨第二擊,遑論還挨上第三、第四擊等等。 

  馬英九“總統”應該體認在這樣的台灣,在此時的台灣,擔任“國家”領導人,是一種挑戰。人民不笨,民間社會有活力,政治的認同分歧,雖時時干擾對政策、對政績的評價,但好的領導者,不更該運用智慧與技巧,去證明自己有能力突圍嗎? 

  馬英九“總統”在莫拉克風災上摔這一跤,鼻青臉腫提醒了他,領導不是請客吃飯、剪綵致詞。領導,是不能推託、不容轉讓的一種義務。領導,絕對要被看見,要被“有意義的”看見。“總統”若不親上火線,督陣百官,整飭官箴,要他幹嘛呢! 

  死了數百條人命,政府揹上無能標籤,這是馬英九“總統”從政以來最大的挫敗。但他若從此戒慎恐懼,時時以“強而有力的領導”自我惕勵,他還有反轉刻板印象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