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雲林縣補選失利 警訊不可輕視

http://www.CRNTT.com   2009-09-28 11:35:23  


雲林縣補選失利,警訊值得重視。
  中評社台北9月28日訊/《中央網路報》今天登出社評“雲林縣補選失利的警訊”。文章認爲“雲林縣‘立委’補選結果日前揭曉,民進黨提名的劉建國大勝,得票竟然比泛藍兩位候選人加起來還多,如此結果雖不令人意外,但國民黨若不能記取教訓,妥慎因應變局,不只年底選舉的結果不容樂觀,未來政壇上也會紛擾不斷。” 

  根據統計,民進黨劉建國獲得七萬四千二百四十二票,得票率為百分之五十八,顯示泛藍即使不分裂,還是會敗選。對於如此結果,國民黨的解釋是民進黨在雲林有執政優勢,再加上經濟不佳、八八水災等大環境不利因素影響;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則聲稱,投票結果是對馬政府的“不信任投票”,給馬政府一個重大的教訓。 

 平心而論,兩黨的說法雖然都不無道理,卻都沒有抓到要害。事實上,這次“立委”補選失利,早在國民黨盤算之中,甚至還是國民黨有意使然。當張碩文確定當選無效,張輝元決定代子出征之時,國民黨中央就遵照馬英九“總統”的指示,寧可敗選也不受派系挾持,因此決應提名專業、清新的候選人,跟黑金劃清界線;而這次補選的地區,原本就是綠盤大於藍盤,歷年選舉派系又一直扮演關鍵角色,國民黨的做法無異是“明知其不可而為之”,敗選自然毫不意外。 

  再者,此次的投票率只有四成五八,遠不及上次的五成九,而劉建國得票卻僅僅比上次泛綠總得票少了四千餘票,相反地兩名泛藍候選人卻比上次張碩文的得票少了兩萬六千餘票,顯示藍營選民投票率遠低於綠營選民,其所以如此,不外乎是派系消極抵制,既不認真輔選,也不踴躍投票;黨提名的候選人形象雖佳,但起步太晚,投票前夕又傳出樁腳買票疑雲;再加上同室操戈,許多藍營選民左右為難,乾脆不去投票。另外,民進黨傾全黨之力為劉建國輔選,但國民黨卻內部分裂,馬英九“總統”在競選期間也因選情複雜,從未踏進選區,未能發揮加持作用。 

  顯而易見,當國民黨不顧張輝元的執意參選,仍然提名形象清新卻從未經營基層的張艮輝,就已經註定敗選的命運,雖不能說是“求仁得仁”,但堅持理想、不向派系低頭、不向現實妥協的作法,仍然值得肯定。 

  不過,這次補選雖只一席,但影響卻不容小覷。首先,民進黨增為二十八席,只要再加一席,就超過“立委”總額四分之一,達到罷免“總統”或“副總統”、“修憲”、領土變更、“總統”赴“立院”做國情報告的提議門檻,在國民黨仍掌握百分之七十的席次下,雖然都不可能過關,但必然會造成紛擾,同時也增加國民黨內及無黨籍委員向國民黨中央“要脅”的籌碼。 

  其次,補選結果證明張榮味無力隻手回天,年底選舉如果水利會系統的張輝元繼續參選,黨內又未能有效整合,張麗善要想打敗蘇治芬的機會,自然十分渺茫。更重要的是,民進黨經此一役,士氣大振,原本岌岌可危的年底選舉,不但原先執政的雲林、嘉義及屏東三縣大致已可穩住,甚至還可以再搶攻一兩個縣市;相反的,國民黨除了新竹、花蓮及台東三縣,仍然未能整合,黨提名參選人的聲勢始終拉不起來;宜蘭及南投兩縣,局勢也不十分樂觀,因此除了國民黨中央必須儘速調整選戰策略,並展開補強措施,政府部門也必須全力提振經濟,強化施政作為,才能化危機為轉機,避免骨牌效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