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災後防疫 台灣需要鬥志

http://www.CRNTT.com   2009-08-27 08:17:41  


面對滿目瘡痍,台灣民衆需要鼓舞勇氣。
  中評社台北8月27日訊/“天災之後,政府忙於災民安置,災後的防疫工作經相當沉重,災民安置與災區重建工作,不論是經費或是政策,都還沒有讓人心安的方案。”那麽“要應對這連串的問題,馬政府需要什麼?台灣人民需要什麼?”《旺報》今天就此發表評論文章“災後防疫,台灣需要鬥志”。文章内容如下:
 
  就在這場災難還未完結時,新流感的疫情隨之傳開,專家估計,即便以千分之一的死亡率計算,估計可能會有5000到1萬人死亡,而且大部分會是青壯年。面對如此接踵而來的危機,在八八水災中被打得不成人形的馬政府,是否能夠應付得了這種場面?要應對這連串的問題,馬政府需要什麼?台灣人民需要什麼? 

  台灣人民一向有頑強的意志力,早年祖先渡海來台,就是憑著一股刻苦的精神,在絕境中求生。隨國民政府遷來台灣的部隊與公務員,也都是拚著孤注一擲的心情,渡海前往這個“埋冤”之島。近代歷史台灣亦多經危難,但總算熬了過來。憑藉的就是意志卓絕的人民與鬥志堅強的領導人。 

  沒想到的是,在經濟已然富裕、文化漸漸蓬勃的台灣,卻在去年金融風暴之後接連遇上水災與新流感疫情。更糟糕的是,金融風暴還沒過去,在水災中被台灣人民與國際媒體罵到臭頭的馬政府,還是得重整旗鼓迎接這場令全球緊張的疫情。 

  疫情的控制雖然早有方案,相關的準備也進行多時,按理說不會是太大的問題。但是,颱風一年好幾次,政府民間都很有經驗,一場八八水災就能把馬政府打趴在地。防疫工作很有把握嗎?現在恐怕人民對政府已經沒多大信心,被罵到一無是處的政府對自己的信心大概也好不到哪兒去。 

  在這種政府與民間意志消沉而又面對重大危難之際,我們需要的是“鬥志”。歷史上我們“國家”有過多次的危難時期,當年並非民主體制,靠的是領導人堅強的鬥志與人民對領導人的信仰。現在台灣是民主體制,強人領導已成過去,但遭逢危難時仍需要有卓越領導,因為只有卓越的領導才能穩定民心、激勵士氣,才能以最強烈的求生意志同心協力渡過難關。 

  其他“國家”的歷史也是如此,在“國家”危難時,需要領導人振臂一呼,用一切可能的方法給人民打氣,鼓勵人民團結,號召人民為“國家”的存亡犧牲奉獻,需要的是領導人的鬥志。遭逢危難時,“國家”領導人不能徬徨、不能膽怯,就算內心有千百種驚徨疑懼,也不能表露出來,因為人民需要有人領導。試想,在風暴中,如果連船長都驚慌失措、膽怯畏縮,船員們要如何齊心合力共渡難關? 

  我們當時用民主方式投票選領導人,就是需要在這種時候有人來穩定民心。領導人不能說怕、不能說難,就算心裡怕得要死,也得讓人民相信他鬥志堅強,讓他的部屬相信困難一定可以克服。這不是領導人“要不要”或“做不做得到”的問題,這是無可旁貸的選擇。從宣誓那一刻起,“國家”就賦予“總統”這項使命,有這項使命就沒有自由意志,要自由意志就退下來,自然會有人出來領導我們的“國家”。 

  擺在眼前的危難才剛開始,先前施政的錯誤已經造成,政府也道了歉,往後苦難的災民要安置,破敗的災區要重建,新流感疫情虎視耽耽,全球金融危機前景未卜。不要讓人看到領導人空洞無助的眼神,不要顯露出膽怯猶疑的表情,不要表現出驚慌失措,因為領導人沒有那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