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台灣農民權益 不能靠拳頭保護

http://www.CRNTT.com   2009-12-18 11:46:19  


民進黨又在鼓動肢體衝突,明顯缺乏理性。
  中評社台北12月18日訊/台大農經系教授雷立芬今天在《聯合報》登出文章“活捉陳雲林? 農民權益不能靠拳頭保護”。作者表示:“顯而易見,不開放大陸進口並不能保障台灣農業的生存。貿易講求相對優勢,哪邊東西便宜就從哪裡進口。農民不能只聚焦在大陸農產品,所有與台灣有貿易關係的‘國家’都是競爭者。”“民進黨號召群眾抗議,甚至準備活捉陳雲林,除了凸顯東道主的失禮,並不能表達任何訴求。更積極的作為,應該爭取簽訂ECFA後的受害者如農民,可以直接向大陸代表傳達意見,並且當場獲得正面回應。”文章內容如下:
 
  “三合一”選舉前“農委會”主委親上火線闢謠,一再向農民保證,即使簽訂ECFA,政府絕對繼續堅持管制八百卅項大陸農產品之進口。下周一,第四次江陳會即將登場,雖然“陸委會”表示不談不簽ECFA,但是準備抗議的行動持續醞釀中。

  一般咸信農業將是簽訂ECFA受害最嚴重的產業之一,然而面對可能的衝擊,農政機關除了一再向農民保證不會開放大陸農品進口以外,難道就不能有更好的說帖?農民除了以選票表達意見,也無計可施嗎?

  持平看待政府保證“不進口大陸農產品”的作法合理性。茶葉是八百卅項管制農產品之一,雖然禁止從大陸進口,但是可以從其他國家進口,譬如日前傳出混裝台灣茶葉,並以“台灣茶”魚目混珠出售的劣質茶,即從越南進口。高麗菜不能從大陸進口,每年冬季常因盛產而便宜到不敷成本,但是冷凍水餃業者還是從越南進口,因為必須考慮水餃餡之水分含量不能太高。同樣不會從大陸進口的柳丁,儘管年年滯銷還是得不到果汁加工業者的青睞,只因為品種不合。

  顯而易見,不開放大陸進口並不能保障台灣農業的生存。貿易講求相對優勢,哪邊東西便宜就從哪裡進口。農民不能只聚焦在大陸農產品,所有與台灣有貿易關係的“國家”都是競爭者。

  在反對簽訂ECFA的聲浪中,其實還有不同的聲音存在。一位在斗南農會工作的學生告訴我,當地肉牛產銷班的農民,希望配合小地主大佃農政策,擴大牧草、青割玉米的生產規模,目標鎖定大陸廣大的頂級牛肉市場,但是“農委會”官員不置可否。

  另一位住雲林的朋友問我,“農委會”補助農民到大陸參訪是否恰當。筆者以為縣長都積極到大陸促銷台灣產農產品,生產者當然更需要到消費地去考察,才能掌握正確的信息,生產能滿足消費者需要的產品。

  回顧與兩岸農業相關的非官方或官方接觸,不管是國共農業論壇,或是正在進行的ECFA談判,最可能受影響的農民一向沒有機會聽到完整的官方說法,更沒有正式管道表達意見,因為從來沒有真正的農民代表被邀請出席。如果農民已經意識到大陸市場潛在的商機,但是不熟悉市場運作與相關法規,政府不是應該讓農民適度表達想法,並且透過談判促成之?

   民進黨號召群眾抗議,甚至準備活捉陳雲林,除了凸顯東道主的失禮,並不能表達任何訴求。更積極的作為,應該爭取簽訂ECFA後的受害者如農民,可以直接向大陸代表傳達意見,並且當場獲得正面回應。

  保護農業靠擴大市場而不是防堵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