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美緬上演“三國演義”?

http://www.CRNTT.com   2011-12-09 09:38:20  


 
  一是在政治生活中開始引入和接受民主價值觀,加快了國內民主改革的步伐。緬甸政府更加注重、尊重民意,對其他政治勢力、特別是傳統的反政府政黨、組織,採取了前所未有的開放包容態度。例如,新政府解除了對昂山素季(翁山淑枝)的長期軟禁令並與其對話,還三次釋放政治犯等。與此同時,新政府還同國內地方民族分裂主義勢力展開對話,採取務實、積極的“爭取、聯合、妥協和合作”政策,努力實現國內民族和解。這些舉動都得到了包括中國、美國等國際社會的認同和支持。

  二是由於緬甸人權紀錄不佳,長期受到西方國家的打壓和制裁,緬甸經濟民生發展受到嚴重影響。新政府成立後,大力倡導改善民生之時,更急需西方的經濟支持。為了迎合西方,緬甸政府也不得不採取民主改革,盡量化解國內各種敵對矛盾,以便爭取西方解除制裁。顯然,緬甸的做法既務實、又明智。

  三是緬甸國內反對派勢力,一直得到美國等西方的大力支持,因此在民選之後更不斷向民選政府施壓,敦促履行改革承諾,並展現出了願意與政府合作的彈性態度,也表達過願意幫助政府開拓國際空間、結束緬甸長期被國際社會孤立的狀態。

美緬關係“解凍”步伐謹慎

  儘管美國願意在緬甸國內政治生態發生顯著變化時,順勢“解凍”兩國長期緊張關係,但美國也無意走得過快,以避免在“賭局”最終以美國敗北而收場。希拉里在會見總統登盛和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季時,一方面積極肯定當下緬甸政府在推動民主改革方面所取得的進展,另一方面也敦促緬甸繼續推進民主改革。特別是希拉里還對未來緬甸全面改革開出了“清單”,包括:斷絕與朝鮮的軍事合作關係;推動包括允許所有政黨參與選舉在內的政治改革;停止打壓少數民族人權,盡快實現民族和解;釋放全部政治犯及實施允許自由集會、結社、輿論自由等司法體制改革等。

  美國這樣做,無疑是試圖再次扮演引領一個國家實現普世民主價值觀的關鍵角色。但可以肯定,美、緬關係升溫,並不代表美、緬關係立即發生實質性變化,美國既不會撤銷對緬甸的全部制裁、不會提供大規模經援,更不會急於聯合緬甸搞軍事同盟。

  對緬甸來說,最主要的是希望通過希拉里的這次訪問,結束兩國意識形態方面的敵對狀態,並得到來自美國方面的援助。緬甸要想重返國際社會,必須首先得到美國的認可。應該說,緬甸為得到相應的回報,在對待美國提出的繼續推動民主進程建議上,一定會做出政治承諾,甚至不排除對美國的要求“全盤接受”的可能性。其中,美國的要求中是否包含把緬甸納入到美國新布局的亞太政治與安全戰略框架內,就值得特別關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