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美緬上演“三國演義”?

http://www.CRNTT.com   2011-12-09 09:38:20  


 
美緬關係改善對中國衝擊不大

  對中國來說,美、緬走到一起,只是時間問題,中國無意、也無力阻止美、緬兩國改善雙邊關係。但令中國擔憂的是,美、緬關係的改善與發展,會不會以犧牲中、緬關係為代價?中國在緬甸的利益會不會受到打壓?而恰恰在希拉里訪問緬甸之前,緬甸政府單方面叫停兩國重大能源合作項目——密鬆壩水電工程,讓中國確實感受到了某種威脅正在降臨。

  但筆者認為,中國的焦慮恐怕更多的是來自民間,中國政府對中、緬關係基本面的穩定,不僅態度樂觀,而且在穩住兩國關係問題上,中國也仍掌握著主動權。例如,密鬆大壩叫停後,緬甸派出副總統急忙北上向溫家寶作解釋,溫家寶也語帶強硬地指出,希望緬方切實履行承諾,加強協調溝通,確保雙方合作項目順利實施。就在前不久,緬甸又派出陸軍司令到訪北京,宣示緬甸願意維護與中國的傳統友誼,加強兩軍合作。坦白地說,中緬建交61年來,總體上看兩國關係發展平穩,緬甸也不會、不該忘記,在緬甸遭受國際社會制裁最困難的時候,是中國政府向緬甸提供了大量經濟援助。這一點,連昂山素季也曾多次表示感謝。

中緬關係可能發生的演變

  筆者認為,中國政府必須考慮的是,在緬甸意識形態發生明顯變化後,是否應該對未來中、緬兩國關係持續發展做出必要調整?因為緬甸對民主價值觀及民意的認識,將會是持續而深入的,但中國在相當時間內卻基本不存在意識形態領域的變化。兩者意識形態之間的差距,有可能會隨緬甸民主價值觀轉變而上升到涉及兩國雙邊關係層面,緬甸或可能重新審視傳統的緬、中友情。道理很簡單,過去的中、緬“胞波”情誼是兩國特定時代的產物,而非以普世認同的民主價值觀的確立為基礎的。

  在中、緬關係上,緬甸面臨的壓力遠大於中國,這主要體現在緬甸將做出怎樣的政策選擇:是全面倒向西方呢,還是仍舊依靠中國?或是實施“平衡策略”、兩面討好呢?筆者認為,緬甸選擇後者的可能性較大。原因是:

  第一,緬甸並不滿足於依靠中國。而且,中國又有什麼能力可以讓一些小國、弱國、窮國覺得可以依靠?中國從未對外殖民過,當前更沒有“殖民”的可能。因此也不可能指望別國長期依靠中國。而且,對一些小、窮、弱國來說,依賴大國歷來如此,兩邊、三邊下注也不稀奇。緬甸要獲得最大利益,多方討好在所難免。當然,絕對“平衡”是沒有的,操弄“平衡策略”也有很大風險。對此,但願緬甸能有所認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