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美應客觀理解戰略互疑

http://www.CRNTT.com   2012-04-11 10:19:26  


 
  政治和價值體系

  由於對中國政治體制是如何真正運作的了解甚少,美國人容易認為中國的決策是戰略性的、經過協調的,而且是統一指揮的。

  把美國人根深蒂固的價值觀考慮在內的話,在中國和其他國家境內發生的被美國認為是違反人權的行為,使得美國政府在政治上很難採取行動與這些國家首先建立互信。這一因素比過去更為微妙,但是仍然是信任方程式中的一個因素。

  外交

  如前所述,美國對中國崛起的根本態度是:一個更加富裕的、能夠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大作用的中國是受歡迎的,其前提條件是中國要尋求在地區和全球事務中扮演相對更具建設性的角色。再詳細一點來說,美國領導人認為中國在地區和全球經濟中發揮著如此舉足輕重的作用,以至於美國不可能特別限制中國的發展,而且無論如何都不應該認為限制中國是可取的。

  實際上,從總體來說,他們覺得一個更加富庶、在全球事務中參與更多的中國,對美國是大有裨益的。同時,美國總體上不再認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尤其是考慮到中國的GDP總量和雄厚的外匯儲備。所以,美國領導人希望中國能夠在諸如防止核武器擴散這樣的事件上強化全球規範和機制,並且能夠越來越多地承擔大國應該承擔的責任,為全球體系和地區體系提供各種公共產品。他們擔心中國未來的表現,因為他們認為北京目前對於承擔更廣泛的責任做得太少。

  出於各種原因,儘管中國不斷地重複保證它不會尋求將美國排擠出亞洲,但是美國領導人仍然很擔憂中國可能會試圖控制該地區,並且這種控制是以犧牲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和利益為重大代價的。2010年期間,中國在地區外交中的很多做法都加深了美方在這方面的基本擔憂。比如,中國強烈反對美韓在黃海地區進行海軍演習,中國反對的原因是認為美國航母進入黃海的國際水域暗含威脅中國安全的意味。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在河內舉行的東盟地區論壇(ARF)會議上嚴厲指責美國國務卿克林頓干涉與美國無關的事情,因為她在會上評論了南海問題。

  由於美國認為亞洲是對其長期利益最重要的地區,美國對中國在亞洲所採取的行動潛在的長期影響特別敏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