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美應客觀理解戰略互疑

http://www.CRNTT.com   2012-04-11 10:19:26  


 
  經濟和貿易

  中國在全球性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過程中始終保持很高的年增長率,加之美國認為中國政策越來越傾向於重商主義,美國開始擔心中國為追求維持快速增長是否會直接侵害美國利益。在這方面,有一些具體問題尤其會引起美國對中國意圖的質疑:

  知識產權 貨幣政策。美國認為,中國控制人民幣的價值,使其保持在低於市場定價的水平,這一做法被認為是在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進行廣泛的補貼,並對美國向中國出口的產品徵稅。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美國集中在製造業部門和出口部門創造就業的時候,這種貨幣政策至少被認為是對美國的極重要利益表現出的漠不關心。

  限制直接投資。雖然中國抱怨美國對出口到中國的一些技術橫加限制,但是北京也會定期出版一項非常重要的列表,列出不允許或限制外商投資的部門。這些限制中有很多影響了美國公司極具競爭力的部門,比如說金融服務領域。這一事實增加了美國對中國的擔憂,認為中國準備以美國方面直接的、不公平的損失為代價發展本國經濟。

  稀土金屬。中國成為全球90%的稀土供應來源之後,嚴格限制稀土出口,這一舉措引發了對中國貿易戰略方針的特別關注。稀土對許多軍事產品和民用產品至關重要,尤其是在電子產品和綠色能源領域。儘管中國解釋說它採取限制措施是出於保護環境的考慮,但是造成的形勢是,如果有公司在2011年希望獲得足夠的稀土金屬,那麼只能將其生產設備轉移到中國。

  以上所有問題增加了美國領導人的擔憂,他們覺得,儘管很多公開言論與此相反,但是中國很可能從零和博弈的角度看待中國與美國的未來。在一定程度上,同那些只參與到中美經濟關係中的官員相比,美國高級政治領導人可能更為強烈地感受到從經貿領域的擔心引出的關於中國意圖的消極結論。

  制度化的不信任

  戰略不信任在美國體制中已經被部分制度化了。每一個機構實際上都很龐大且多樣化,把某一種觀點歸咎於任何一個特定的主要機構都是不對的。不過,確實有一些重要官員的某些觀點只是與他們所在機構相關的。下面將重點說明此類問題。

  軍事

  與其他國家軍隊一樣,美國軍隊受命做最壞的打算,並在此基礎上建設軍力,對保護國家及其重要利益進行規劃。中國現在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之一,並且其軍事能力增長的速度比任何其他國家都快。美國方面認為,解放軍很顯然在優先發展那些專門針對美國軍事平台——比如航空母艦和衛星——的能力,同時,美方認為,解放軍對其能力、在今後面臨主要的戰略威脅時將採用什麼新力量和原則,都沒有按照國際標準實現透明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