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美應客觀理解戰略互疑

http://www.CRNTT.com   2012-04-11 10:19:26  


 
  當一個國家的長期規劃得到理解,並且該國採取的行動大體上與這些規劃相一致時,信任才會產生。美方認為,就中國而言,它沒有清晰地呈現其主要領域的軍事規劃。比如,軍方發表的《白皮書》中沒有地域分區,沒有顯示出中國在世界各地的利益何在。同時,解放軍正在世界範圍內建設基於空間技術的情報、通訊和航行體系,並且開始建造航空母艦和兩栖登陸艇。

  考慮到美方認為的中國將目標特設在美國主要軍事平台以及中國武器計劃缺乏透明度,美軍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對解放軍獲得的最新裝備感到震驚,並大為不快。這增加了對解放軍最終意圖和規劃的不信任。在美軍內部,這種不信任在海軍、空軍、網絡空間和情報部門里尤為強烈。

  一些具體的事態發展使美國軍方對中國的懷疑變得特別強烈。比如,在2001年EP-3(指2001年4月,美國一架EP-3 型軍用偵察機同中國一架戰鬥機在南海上空相撞事件——譯者注)和其他軍事事件。

  網絡安全

  美國最近在軍隊內部建立了綜合的網絡指揮系統(在不同的分支機構還存在次級指揮部),同時在政府官僚機構的各個其他部門中也設立了專門的網絡安全機構。這些種類繁多的網絡防範機構很快對美方認為的來自中國的網絡操作變得極其敏感,因為這些操作針對的是美國軍事和民用(既包括政府也包括非政府)目標。

  因此,儘管許多網絡相關部門接到的任務並非以中國為主要關注點,這些部門卻實際上已經不斷在對以敏感的美國能力為目標的行動發出警報。很多人得出結論說,這些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政府指使的,並暗含了中國的態度和意圖,因此美國方面不可能不存在戰略疑慮。

  情報機構

  美國情報界的許多機構發現,他們收集的情報顯示,在內部交流中,當談及與中美關係直接或者間接相關的問題時,中國的官員非常傾向於採取零和方式。

  總之,美國政府關鍵部門根據其接到的任務和經驗,得出下面的結論,即無法相信中國把實現同美國進行建設性合作作為其長期的戰略目標。“9.11”事件之後,這些部門在美國決策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因此使戰略不信任越來越成為美方政策組合的中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