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戰略透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爭當IMF總裁?新興國家沒戲!

http://www.CRNTT.com   2011-06-14 11:10:17  


 
  印度並非個例。亞洲的許多國家和新興的石油出口商們已經控制了大約7萬億的金融資產。其中絕大部分是以貨幣儲備形式存在的,其他部分則是以主權基金形式存在。有機構預計這個數字在2013年將會達到15萬億。假如這樣的“新興國家”成為IMF的掌權者,不知道他們該如何“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

  新興國家大多處於全球經濟產業鏈下游,不具有示範和指導意義

  新興的市場經濟體系,在全球產出的比重越來預高,2009年已達46%,2014年有望首次超過發達經濟體。然而,這並不能證明於新興經濟體的發展模式優於發達經濟體。經濟總量提升了,經濟發展模式的總體水平依然落後,並不具備真正的示範和指導作用。巴西的增長動力基本上是內需,其中消費需求對GDP的貢獻達到八成左右,而外需(即淨出口)的貢獻則只有2%~3%,有的年份更低甚至為負,俄羅斯的增長則主要還是依靠能源出口。

  相比發達經濟體成熟的產業結構,新興國家並沒有足夠的資歷扛起引領世界經濟的旗幟。瑞士銀行高級經濟顧問喬治・馬格努斯在《崛起:新興市場會影響還是撼動世界經濟?》一書中說,中國、印度和其他新興經濟體的全球影響力正不斷增長,但它們距離對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構成威脅還早得很。

  金磚四國通脹率皆超5%,調控政策收效甚微

  新興國家治理通脹的能力同樣讓人擔憂。最近大宗商品的價格飈升,在巴西,印度等國家開始產生連鎖效應,勞動力供需緊張而成本又不斷上漲,基礎設施也面臨新的壓力。多數新興經濟體央行以加息和對銀行貸款進行量化控制作為手段,但並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最近幾個月的同比數據顯示,增長迅速的金磚四國――巴西、印度、俄羅斯和中國的通脹率分別為6.5%、8.7%、9.6%和5.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今年新興市場的平均通脹率將達到6.9%,而相較之下發達國家僅為2.2%。

  結語:IMF總裁之爭,新興國家牟足了勁爭取更大的話語權, 卻忘了自己其實並不具備指引世界經濟的能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