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青報:中國人要買下世界嗎?

http://www.CRNTT.com   2011-04-10 09:17:41  


 
世界市場上的中國面孔

  通過在幾大城市的訪問,已是第5次到中國訪問的戴利,再次看到嶄新的中國面孔。

  而在世界各地的各種奢侈品市場上,人們也見到了一些“不可思議”的中國面孔。

  圖盧茲的高價拍賣事件,再次將人們的視線拉回4個多月前。那時,中國藝術品創造了亞洲藝術品拍賣的世界紀錄,而買家則是中國上海的一名企業家。

  2010年11月,在英國倫敦郊外的一場小型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粉彩鏤空瓷瓶被這名中國企業家以折合人民幣約5.5億元的天價拍走。這超過估價36倍,也打破了此前黃庭堅書法《砥柱銘》以4.3億元人民幣創下的中國藝術品拍賣紀錄。

  中國藝術品價格的飆升速度,令外國人咋舌,中國富人們出手之闊綽,也引起了海內外關注。

  當時,《金融時報》記者史堤夫.文森撰文稱,天價花瓶背後是中國人的“瓷器愛國主義”。在他看來,中國的一些富人們,正帶著愛國主義情結,急切地想買回本國文化遺產。這種“瓷器愛國主義”,當時在中國國內也引起廣泛討論。不過,不少人將這種“愛國主義”,看做是“美麗的花環”和“浮雲”。

  那件花瓶至今還引人關注,因為4個多月過去了,這位中國買家尚未付款。

  但這樁懸而未決的大筆生意,似乎並未影響外國人對中國藝術品消費能力的判斷。前不久出爐的《2010年全球藝術品市場:危機和復甦》報告稱,中國在2010年已經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二大藝術品和古董市場。

  這份報告由歐洲藝術品基金會委托撰寫。報告指出,由於去年富有的中國買家數量劇增,藝術品市場的價格也隨之飆升。報告同時還指出,很多國家的奢侈品市場在2009年萎縮,但由於中國消費者的拉動,又在2010年開始出現復甦跡象。

  在巴黎、在拉斯維加斯,甚至在香港的奢侈品店門口,人們時常會發現排隊購買奢侈品的中國面孔。據報道,僅在2011年春節,就有多達5000名中國遊客到拉斯維加斯的梅西百貨購物,其中800名遊客來自北京和廣州,他們年收入在20萬到100萬人民幣不等。

  “這僅僅是開始。”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文化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喻文益如此評價道。在他看來,目前中國人均收入在世界排名還不高,只有少數中國人在進行高端產品消費,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人對奢侈品的購買能力,將會在世界上產生更大影響。

  幾乎在歐洲藝術品基金會發布報告的同一時間,知名咨詢機構麥肯錫也發布了自己的一份報告,並作出類似的預測。他們認為,中國消費者在奢侈品上的支出,每年將以18%的速度增長,2015年將達到270億美元左右。這意味著,中國的奢侈品市場規模那時將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一。

  這份報告也指出,中國富人與西方富人有天壤之別,中國富豪要比外國富豪年輕15歲,他們每筆交易的金額也更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