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解放軍八將軍訪美

http://www.CRNTT.com   2011-06-17 14:19:44  


 
  三

  浮沉三十年:求破中美軍事關系怪圈
 
  《環球》雜志記者/熊爭艶

  時隔七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再次訪美。無論樂觀者如何看好中美軍事關系回暖,也不管悲觀派怎樣強調兩軍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陳炳德此次訪美至少表明兩軍關系終於迎來又一個相對平穩期。

  而如果在中美軍事交流的大背景中審視此次訪問,就會發現這個“平穩期”來之不易。

  事實上,過去三十多年裡,中美軍事關系跌宕起伏,交流中斷又重啓達六次之多,暴露了兩軍關系敏感脆弱、不堪一擊的現實困境。

  十年蜜月期

  軍事關系在國家關系中具有特殊意義,常被稱作“風向標”和“晴雨表”。新中國成立後三十年,由於中美兩國在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等方面的深刻矛盾,兩軍不僅不可能有任何友好交往,相反還是朝鮮、越南等戰場上的對手。

  兩軍交流大門的打開,是在兩國關系正常化以後。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帶動了兩軍關系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蜜月期”,兩國各級別、軍種的軍事代表團互訪絡繹不絕。

  首位到訪中國的美防務高官是時任國防部長哈羅德.布朗。1980年1月,這位美國著名核物理學家對中國進行了五天訪問,得到了鄧小平副總理、徐向前元帥、耿飈副總理和外交部長黃華等人的會見。布朗訪問後發表聲明說,美國將向中國提供新的技術,但不是提供武器,雖然其中某些技術可以用於軍事目的。

  這年5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秘書長的耿飈率團訪美,陪同訪問的有副總參謀長劉華清。為顯示誠意,美方特意安排中國代表團登上了美國海軍CV-61“突擊者”號航空母艦。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科技人員首次踏上航母。

  在航母上,中國軍事代表團不僅參觀了艦載反潛直升機、防空導彈和美國海軍當時最先進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還走進了航母飛行指揮室,觀看了美國海軍飛機空中表演。劉華清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登上航母後,其規模氣勢和現代作戰能力,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裡根任內的國防部長溫伯格是公認的鷹派人物。1983年溫伯格首次訪華,在與中方第一次會談時,並沒把中國放在應有的戰略位置上。第二天再會談,中國國防部長張愛萍單刀直入:“如果美國到亞洲打仗,你對中國的作用有什麼高見?”溫伯格不得不承認:“你們當然處在舉足輕重的位置上。” 溫伯格1986年再次訪華,是第一位兩度訪華的美國防長。

  1984年張愛萍訪問美國,打開了中美軍事技術合作的閘門。此訪期間,兩國簽署了《兩國軍事技術合作協議》,這是中美首個軍事技術合作協議,為今後兩軍合作走上正軌打下了基礎。此後,美方甚至主動提出在一些敏感領域與中國合作。美軍向中國軍隊出售了當時美國非常先進的“黑鷹”武裝直升機,承諾幫助中國空軍改進和升級殲—8戰鬥機。

  在中美軍事交流中,海軍是兩軍互訪最多、交會面最大的軍種,而中美海軍的交往也始於80年代。1986年11月,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萊昂斯上將率領“裡斯夫”號巡洋艦、“奧爾登多夫”號驅逐艦和“倫茲”號護衛艦,共894人,抵達青島港,實現了美國軍艦對新中國的“處女航”。

  這個時期中美兩軍交往之熱絡,僅從1988年就可窺見一斑。這一年,美國國防部長卡盧奇、空軍司令、海軍陸戰隊司令和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等軍方重量級人物悉數訪華。

  “從1979年兩國建交到1989年初,兩軍關系得到穩步發展。兩國國防部長實現了互訪,兩軍高層開展了對話,增進了雙方的了解和信任,並建立了兩國軍事關系未來發展的框架,為兩國的軍事技術合作打下了基礎。”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羅援少將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