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解放軍八將軍訪美

http://www.CRNTT.com   2011-06-17 14:19:44  


 
  制裁、台海、炸館、撞機

  風雲突變。1989年成為中美兩軍關系史的分水嶺。

  由於中國春夏之交的那場政治風波,時任美國總統布什於6月5日宣布對中國進行“制裁”,兩國關系全面倒退,兩軍交往也戛然而止。時任中國國防部長秦基偉之前收到的訪美邀請也化為一紙空文。還未完成的美國幫助中國改裝殲—8戰鬥機的項目也就此結束,那架尚未安裝好“五臟六腑”的樣機也因此一直沉睡在美國飛機製造廠的廠房中。

  冰凍的軍事關系在1994年開始融化。這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徐惠滋訪美,兩個月後,美國國防部長佩裡訪華,標志著中斷了5年的兩軍高層交往重新恢複。

  可惜,好景不長。1995年5月,克林頓政府悍然宣布同意李登輝訪美,打破了將近17年不准台當局最高層領導訪美的“禁令”。中美關系降到建交以來的最低點,而正在恢複之中的兩軍交往也因此告停——中國空軍司令員於振武第一時間中斷了在美國的訪問,國防部長遲浩田推遲訪美。

  1995年7月和1996年3月,中國進行了兩次大規模導彈發射演習,震動美國朝野,美國派出航母戰鬥群通過台灣海域。兩軍關系再次劍拔弩張。

  隨後在雙方努力下,兩國關系的大局開始轉暖,帶動了兩軍關系由“陰”轉“晴”。國防部長遲浩田在1996年12月實現對美國訪問。

  此訪期間,中國軍人的高水準也讓美國佩服不已。在美軍胡德堡基地,美方安排遲浩田一行參觀新型坦克,並請他們坐進去看看。遲浩田熟練地戴上頭盔,套上軍靴,穿上防彈衣,進了坦克。美方在介紹完坦克的性能及電子系統後,提議遲浩田試射一炮。遲浩田沒有推辭,坐在儀表前,調整瞄准鏡,對准目標開炮。對講機裡馬上傳來報告:“目標的距離是1500米,一發命中!”隨後,副總參謀長熊光楷、廣州軍區司令員陶伯均等人也相繼開炮,均命中目標。

  1997年3月,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哈爾濱”號、“珠海”號和“南倉”號先後訪問美國夏威夷珍珠港和聖迭戈港,填補了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從未訪問美國本土的空白。

  “中美雙方互不將各自控制下的戰略核武器瞄准對方。”這是美國總統克林頓1998年訪華期間,中美元首宣布的重大軍事舉措。中美兩軍一些機制化磋商也在這一年啓動。兩軍就加強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人道主義救援和減災、軍事環境保護以及互派觀察員觀摩對方聯合訓練演習方面開展合作等諸多方面達成協議。

  然而,1999年5月,美國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事件,再次開了中美關系的“倒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隨即宣布推遲中美兩軍高層交往。

  當“炸館”事件影響逐漸褪去,兩軍開始通過重啓機制性磋商和訪問恢複關系。2000年,中美兩國副國防部長級防務磋商、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等照常舉行,美國從防長科恩、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謝爾頓到太平洋總部司令布萊爾和海軍部長丹齊克紛紛訪華,兩軍關系幾乎要恢複正常。

  但表面的平靜下面,一場危機正在醞釀。美方艦機長期對中國大範圍、高強度的偵察活動,早已為兩軍埋下了擦槍走火的導火索。2001年4月1日,美國駐西太平洋的偵察機闖入中國海南島附近上空,中美兩軍軍用飛機相撞,兩軍關系降到“冰點”,軍事交流和互訪活動全面叫停。變本加厲的是,這期間,美國還宣布向台灣出售大批先進武器,作為抗議,中國曾拒絕美國軍艦停泊香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