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別誤讀了不滑出經濟增長率“下限”的內涵

http://www.CRNTT.com   2013-07-17 08:17:11  


 
  在上述前提下,短期不會有規模性的刺激政策出台,對於經濟下行壓力,政府將更多地通過簡政放權、“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還給市場”,通過改革釋放制度紅利引領新階段中國經濟增長。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言,“堅持依靠科學發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依靠改革開放解決發展中的難題,通過結構調整推進轉型升級”。為對衝經濟下行壓力,政府將加快行政管理、財稅、金融、價格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以更有效的方式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增強市場活力,這才是未來政策的重點所在。

  只要就業和經濟增長(主要還是保證就業,企業盈利下滑可以政策對衝來緩解)的“下限”有保證,政府就會“著力調結構、促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採取的措施要一舉多得,既穩增長又調結構,既利當前又利長遠,避免經濟大起大落”,同時“保持政策和發展的連續性穩定性,使市場主體有穩定的預期”,那當然不會為了一時一地的短期行為而損害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

  文章指出,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為了“增強調控的針對性和預見性”,在一些國計民生的關鍵領域加大和加快投資和消費支出,既沒有重複建設之憂,又有惠民生、助轉型之功,屬於“一舉多得”的舉措。比如,加快棚戶區改造、加大節能環保投資以及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進行政策傾斜和扶持,也是經濟發展的題中之意。

  具體政策方面,在保持經濟適度增速下,財政政策的“積極性”將更多服務和促進於經濟結構轉型和發展方式轉變;同時財政政策自身也面臨結構性改革,嚴格控制政府一般性支出,將加大“三農”、教育和民生保障、技術創新等支出,加大補貼和結構性減稅力度,以支持小微企業、戰略新型產業、國內消費及服務經濟的發展。國務院6月19日常務會議提出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引導信貸資金支持實體經濟,把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住、發揮好,合理保持貨幣總量”,已確定了未來貨幣政策以穩為主的基調。至少目前沒有降准降息的可能。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