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發展仍保持較好態勢

http://www.CRNTT.com   2013-07-22 08:21:14  


 
  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文章認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風險是長期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積累的結果,是經濟增長動力轉換過程中新增長動力不足的表現。應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既定方針,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穩定經濟增長。同時,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增強社會信心,穩定市場預期,進一步釋放經濟增長動力和活力。

  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落實好已經出台的企業減負政策,積極推動“營改增”試點工作,嚴禁徵收過頭稅和過頭費。保持財政支出強度,中央政府預算投資、民生支出等重點領域應落實到位。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堅決制止鋪張浪費。

  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一是密切跟蹤金融市場變化,特別是關注美國量化寬鬆政策退出後出現的新動向,強化宏觀審慎監管,防控熱錢借道跨境流動,靈活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工具,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適度,防範局部性金融風險演變為系統性金融風險。二是盤活存量、用好增量,擴大直接融資比重,降低中長期貸款比例,大力發展債券市場,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促進新增貨幣更多地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三農”、小微企業、環保、鐵路等基礎設施領域和保障房等民生領域。三是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避免過快單邊升值。

  著力挖掘內需潛力。一方面,增強消費對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加快落實收入分配改革指導意見,切實提高居民收入;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釋放其消費潛力;大力培育信息消費、環保消費和社區消費等新的消費增長點。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投資對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繼續支持鐵路、市政等基礎設施、環保和保障房建設等重點領域投資;加大對油氣資源勘探和開採、天然氣進口碼頭和儲運設施的投資;對製造業、服務業投資項目進一步放鬆管制。

  下決心調降過剩產能。著力消除地方政府行政幹預和國有企業改革滯後等導致產能過剩的體制性根源。一是改革財稅體制,特別是理順各級政府之間的財政分配關係。二是推動金融體制改革,硬化銀行預算約束,理順地方政府與銀行的關係。三是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採取必要的行政手段淘汰落後產能。四是完善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防止通過轉嫁資源成本獲益的項目上馬。五是改革環境保護體制,防止一些地方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吸引投資。

  進一步完善房地產調控政策。房地產政策的關鍵是增加住房持有成本,降低交易環節稅費,推動住房回歸“居住”的本質屬性。應擴大房產稅徵收範圍,按照人均居住面積徵收累進房產稅,擠出投機投資房源,增加市場供應量;加快實施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擠出部分非自住以及非正當獲得的房源;增加中小戶型、中低價位商品房供應,有效加大保障房供給,滿足普通居民剛性需求;降低交易環節稅費,減輕普通老百姓購房成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