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歷史探究:誰該為國軍守不住南京城道歉

http://www.CRNTT.com   2013-12-28 09:24:37  


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
 
唐生智的種種錯誤決策,給了國軍“致命一擊”

  作為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不能隨心所欲地調動蔣的嫡系部隊

  11月24日,國民政府正式發布唐生智為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也開始著手組織該司令部。但唐、蔣之間早有嫌隙,故以蔣介石嫡系部隊為主的南京衛戍部隊基本不受唐生智節制。直到12月7日蔣介石飛離,南京保衛戰的實際指揮權都始終是在蔣的手中。因此,唐對於各部隊狀況了解也非常有限,且在各部隊中高級指揮官中沒有權威,遂出現“各級指揮官對上級命令不重視,尤其不按指定之時間履行任務”之弊端。

  唐生智下令收繳船只、遣走渡輪,造成絕大多數軍隊、平民未能撤出南京

  唐生智甫一就任衛戍司令長官,即明確表態:“本人奉命保衛南京,至少有兩事最有把握:第一,即本人及所屬部隊誓與南京共存亡,不惜犧牲於南京保衛戰中;第二,此種栖牲定將使敵人付與莫大之代價。”

  為顯示決心,他專門發布了三項命令:一、不許後退:“各部隊官兵應以與陣地共存亡之決心,盡力固守,決不許輕棄寸土,動搖全軍。若有不尊命令,擅自後移者,定遵委座命令按連坐法從安辦理。”二、收繳船只嚴禁渡江:“各軍所有船只,一律交本部運輸司令部負責保管,不准私自扣留;著派第七十八軍軍長宋希濂負責指揮沿江憲警,嚴禁部隊散兵私自乘船渡江,違者即行拘捕嚴辦,倘敢抗拒,准以武力制止;通知在浦口的第一軍,凡由南京向北岸渡江的任何部隊或軍人個人,都請制止。如有不聽他們制止的,可以開槍射擊。”三,為表明必死之心,唐生智還讓交通部長俞飛鵬把下關到浦口間原有的兩艘渡輪撤退到了漢口。

  以上措施最初的確振奮人心,使得中國軍人“鬥志相當旺盛”,使日軍付出了沉重代價。但同時也對國軍撤退造成了致命的影響。據宋希濂回憶說:“下關浦口間原有兩艘渡輪,每次可載七八百人,往返一次約需時四十五分鐘。……如果衛戍司令長官部的運輸機關能確實掌握這兩艘渡輪,則至少可以運送三萬人過江,但他們卻讓這兩艘渡輪開往漢口去了。留存在下關江邊的,只是幾艘小火輪(最大的只有一百多匹馬力)和約二三百只民船,這樣多的人要過江去,而船只卻這樣的少,因而就發生了許多悲慘事件。”

  船只少的後果是南京城破國軍撤退時長江上一片混亂:“船只既少,人人爭渡,任意鳴槍。因載重過多,船至江中沉沒者有之。許多官兵拆取店戶門板,製造木筏,行至江中,因水勢汹湧,不善駕馭,慘遭滅頂者數以千百計。哀號呼救之聲,南北兩岸聞之者,莫不嘆傷感泣,真可謂極人世之至慘。”結果,絕大多數軍隊和平民沒能撤出,滯留在南京城內,成為南京大屠殺的受害者。

  用人不當,不少重要崗位負責人在關鍵時刻擅離職守逃跑

  據唐生智部下譚道平回憶,唐生智接受司令長官的任命,本就目的不純,頗有借此“撈取政治資本”和“藉機要回軍權重掌部隊”之意。因此,唐生智組織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部時,大量起用自己派系之人。但這些人良莠不齊,有些人在戰爭關鍵時刻竟然擅離職守逃跑,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比如唐生智讓心腹周鰲山就任運輸司令,而在南京陷落的12月12日,從傍晚到深夜,因為沒有長江渡船,防衛部隊遭受很大的損害,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負有管理船舶責任的周鰲山首先渡江逃難,放棄了運輸司令的職責。後來唐生智找到從南京逃到滁縣的周鰲山嚴加呵斥,但已於事無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