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濤:如何解讀李克強的博鰲講話

http://www.CRNTT.com   2014-04-15 10:55:30  


 
  4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擴大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範圍、發揮開發性金融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持作用、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鐵路建設等措施,不少人對此的理解是新一輪“刺激”開始了。仍然按照“穿新鞋,走老路,搞刺激”的思路來解讀本屆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顯然是不恰當的。因為,要想靠刺激來拉動經濟,且不說刺激的後遺症,以目前中國經濟現狀,能否被刺激起來都是一個問題。

  實際上李克強總理在去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就明確表示——“經濟下行時,用短期刺激政策把經濟增速推高,不失為一種辦法,但我們權衡利弊,認為這無助於解決深層次問題,因而選擇了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策略,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

  經濟要盤活,調控要靈活

  隨著經濟下行趨勢更加明顯,如何保證實現本屆政府的既定目標,成為李克強總理的新挑戰。李克強經濟邏輯的核心是“活”字,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通過減法和加法,激活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核心作用。“減”就是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加”就是加強政府對於市場的監管,以保證市場契約真正發揮作用。

  第二,通過明確經濟運行的目標區間,在穩定預期的同時激活微觀信心,李克強經濟調控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就是提出了經濟調控的區間。李克強總理上任伊始就提出將採取“上下限”的經濟調控,“下限”就是保就業;“上限”就是防通脹。也就是,就業和通脹沒有出現大的問題,經濟政策就不會出現方向性調整。

  第三,需要通過“破立並舉”來搞活有增長保證的結構轉型。李克強的做法顯然不是人們所討論的“先破後立”的策略,而是採取了“破立結合”。

  “破”就是通過容許一些信用事件在小局部發生,來重新樹立市場契約精神,例如,“11超日債”打破了剛性兌付,成為中國債券市場第一只違約債券,從而打破了長期以來“出了問題,政府必救”的反市場出清的潛規則。而“立”則是通過一些創新手段,將看似無解的存量問題“盤活”。例如,4月2日國務院會議上有關國開行定向發行住宅專項金融債券的解決“棚戶區”改造資金支持的政策。

  通過對李克強總理一年多施政的梳理,已經能夠較為清晰地理出他的經濟調控邏輯,那就是經濟要盤活、調控要靈活,不會為經濟一時波動而採取短期強刺激政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