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國還能再創經濟奇跡嗎?

http://www.CRNTT.com   2014-04-06 11:01:18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研究所研究員蔡昉
  中評社北京4月6日訊/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研究所研究員蔡昉日前撰文《中國還能再創經濟奇跡嗎?》,內容如下:
  
  有人說中國創造了經濟增長的奇跡,可是,這在早些時候並不被大家所承認。前些年我和林毅夫、李周三人合寫了一本書,叫《中國的奇跡》,出版時正值改革開放20年。我們提出的“中國的奇跡”一說,被很多人質疑,他們問:你們是不是對中國經濟太樂觀了?這本書後來出了11種版本,包括8種語言,今天幾乎沒有人還懷疑中國出現了經濟奇跡。

  但是,奇跡是過去35年的,今後能否繼續創造奇跡呢?就像美國前財長、也是哈佛大學前校長勞倫斯所說:中國能不能創造奇跡,取決於中國能不能繼續發展。這個發展的關鍵就是要“從人口紅利到改革紅利”。十八屆三中全會剛剛閉幕,中央發布了關於改革的決定,部署了全面改革的方針。今天我希望從紅利的角度為改革做一個注腳。

  先看中國的人口到底發生了什麼?總體看來,中國人口紅利正在消失,這意味著我國的發展階段發生了根本變化。上周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會議上,終於實現了對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和完善,生育政策轉向了“單獨二胎”:夫妻中有一個人是獨生子女,他們就可以生兩個孩子。

  此次新調整正是基於這樣的事實:中國目前已經是世界生育率水平最低的國家之一了。生育率是指一個婦女終身生育的孩子數量,(在一夫一妻制下)亦即一對夫妻生育孩子的數量。一對夫妻是2個人,他們生育2個孩子,加一點磨損算成2.1個孩子,這叫替代生育率(兩個孩子將來可以把一對夫妻替代)。如果長期保持2.1的替代水平,那麼人口是不增不減的,是穩定的。如果低於這個水平,總有一天,人口是絕對減少的。 

  至少有20年,中國一直處在2.1的替代水平之下。最近這幾年更低,一般認為中國的總和生育率(一個婦女終身生育的孩子數)是1.4。這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低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也低於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說中國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因此,我國人口長期處在低生育水平。過去出生的人進入勞動年齡人口,而後面生育率又非常低,再往後勞動人口就會逐漸減少了。在此之前,會出現勞動年齡人口增長很快、數量很高、比重很大的局面,而在他們所要撫養的人中,孩子越來越少;在一定時期內,需要撫養的老人也不見得增加很快。因此,我國的人口結構是非常有利的,這就是人口紅利。

  到底什麼是人口紅利?舉例來說,過去35年平均GDP的增長率是9.8%。最大的貢獻是資本積累,61%的貢獻率。 

  但是資本積累和我國的人口也是有關係的。第一,人口撫養比如果很低,而且不斷下降的話,就意味著勞動年齡人口所養活的年輕人和老人比較少,負擔輕,所以創造的產品價值很大一部分就可以儲蓄下來,就有更高的儲蓄率和資本積累率,因此可以實現更高的投資率。所以資本和它是有關係的,也是人口紅利因素。

  再看人力資本,也就是勞動者的受教育程度。有大規模的勞動年齡人口,他們受教育水平提高的話,整體的生產能力就會提高。勞動力的數量、生產力的貢獻,很大一部分表現在勞動力(綠色部分)從農業轉向非農產業的進程中。因為在農業中勞動力是過剩的,生產率很低,把這部分人從生產率低的部分轉到生產率高的部分,就意味著資源配置項目的提高,生產力的總體提高。

  所以大體上看,中國經濟增長的9.8個百分點幾乎全部和人口相關。雖然不是唯一因素,但都是受到好的人口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